作者区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RSS
Email Alert
    期刊信息

月刊,1974年创刊
主管机关: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主办单位: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
     究所
主  任:王新频
主  编:胡如进
副  主  编:王新频,张 迪
编辑出版:《水泥》编辑部
地  址:北京朝阳区管庄
编辑部电话:(010)65767042
           51164621
广告部电话:(010)65765526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朝工商广登字
        20170026号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国内发行:北京报刊发行局
订  购 处: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2-325
刊  号:ISSN 1002-9877
     CN 11-1899/TQ

2025年 0卷 11期
刊出日期:2025-11-10

试验研究
分析测试
生产技术
生产设备
收尘环保
智能控制
电气控制
双碳专题
水泥基材料
职称评审必备要件
混凝土应用
 
       试验研究
1 硅灰对钢渣胶结砂浆性能影响及强度机理研究 Hot!
宋昱璋, 赵青林, 马文杰, 姚晓洁,
为实现钢渣资源的大掺量和高附加值利用,本文提出以钢渣为主要原料,引入一定量硅灰并辅以适量激发剂在湿热养护下激发钢渣水化活性进而制备出高强砂浆的创新策略。通过研究得出:引入硅灰至60%钢渣掺量的胶凝材料体系后,利用湿热养护能成功制备出强度高达70 MPa以上的高性能钢渣胶结砂浆(SSCM)。相比传统钢渣地聚物胶凝体系,引入硅灰替代部分矿渣并维持体系Ca/Si不变的情况下,能有效降低体系激发剂掺量,使得在激发剂掺量由17%降至11%时砂浆抗压强度变化较小;在湿热养护条件下,延长湿热养护时间,在10%以下的低碱激发剂掺量下,SSCM强度同样可持续发展至能面向工程应用的适宜强度;同时SSCM中硅灰的引入能有效降低砂浆的干燥收缩,表现出较好的耐久性能。体系强度形成机理在于引入硅灰后能够有效为体系提供SiO32-参与C-S-H凝胶生成,并能持续促进C-S-H凝胶生成,增加结构的密实度,增加SSCM的力学性能。
2025 Vol. 0 (11): 1- [摘要] ( 59 ) HTML (1 KB)  下载 PDF (3042 KB)  ( 1 )
8 萤石废渣掺量对硫铝酸盐水泥熟料矿物形成及性能的影响
周严洪, 陈雪梅, 李雪莹
硫铝酸盐水泥是一种节能减排的绿色低钙胶凝材料。该水泥具有快凝快硬、早强、高强、耐硫酸盐侵蚀等优良性能,在各工程领域具有应用前景。然而硫铝酸盐水泥存在后期强度增长缓慢、倒缩等问题,影响其应用范围的扩大。本文利用光伏电行业萤石废渣作为矿化剂,加入到生料中制备硫铝酸盐水泥熟料。研究结果表明,萤石废渣掺量会影响熟料的矿物组成比例,掺入0.6%萤石废渣可以改善硫铝酸盐水泥熟料的性能。通过往该熟料中配入12%的硬石膏,可以制备成3 h抗压强度达到16.0 MPa,28 d抗压强度达到62.2 MPa的高早强、后期强度稳步增长的硫铝酸盐水泥。
2025 Vol. 0 (11): 8- [摘要] ( 45 ) HTML (1 KB)  下载 PDF (1858 KB)  ( 0 )
       双碳专题
13 储能技术在水泥行业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 Hot!
徐 荣
近年来,储能技术作为实现我国能源转型的关键技术发展迅速。水泥行业作为高能耗产业已开始逐步推广储能系统,储能技术在水泥生产中的应用可显著降低用电成本、保证企业用电稳定、促进能源转型。本文分析了水泥行业储能系统的技术应用概况、主要储能技术、应用优势、成本效益及水泥行业储能发展趋势。
2025 Vol. 0 (11): 13- [摘要] ( 52 ) HTML (1 KB)  下载 PDF (1439 KB)  ( 0 )
       收尘环保
15 水泥行业环境保护标准化研究
刘虹丽, 李文迪, 胡淑双, 丁新淼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也越来越具体,水泥企业需要面对日常的环保管理,各级的执法检查,以及不断出台的政策要求等,被动守法现象严重,环保管理问题层出不穷,一直在资金投入,但仍然不能完全满足相关要求,而环境保护标准化的建设,可以引领行业环保管理发展,统一标准,既有助于执法监督统一尺度,也能服务于企业提高自身环保管理。
2025 Vol. 0 (11): 15- [摘要] ( 52 ) HTML (1 KB)  下载 PDF (1179 KB)  ( 0 )
17 水泥SCR脱硝清灰系统使用效果研究
李凌霄, 杨晓波, 张 波, 尹 成, 任 凯
随着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政策的实施,水泥行业为实现窑尾烟气氮氧化物超低排放大多配套实施SCR脱硝系统,目前行业应用较广的几种水泥SCR脱硝技术路线均在反应器设计了耙式吹灰器+声波吹灰器的组合清灰系统,用于保持反应器催化剂层的通道顺畅,系统运行阻力稳定可靠。本文将对耙式吹灰器与声波吹灰器在实际运行中的关系及清灰效果进行介绍。
2025 Vol. 0 (11): 17- [摘要] ( 39 ) HTML (1 KB)  下载 PDF (1594 KB)  ( 0 )
       生产技术
20 浅谈高抗硫酸盐水泥在中亚地区的质量控制及应用 Hot!
吴健斌, 张文平, 曹 洋
中亚地区广泛分布的盐渍土和硫酸盐环境对基础设施的耐久性构成了严重威胁。高抗硫酸盐水泥因其优异的抗侵蚀性能,在该地区的工程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结合中亚地区的地理与气候特点,系统探讨了高抗硫酸盐水泥的技术标准、原材料与生产质量控制、关键影响因素、实际工程应用反馈及市场表现,旨在为该类水泥在中亚地区的科学应用与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2025 Vol. 0 (11): 20- [摘要] ( 52 ) HTML (1 KB)  下载 PDF (1635 KB)  ( 1 )
23 矿渣立磨烘干热源改造
李林林
CRM4622矿渣立磨原使用天然气作为烘干热源,价格较高,烘干成本为40.5元/t,冬季采暖供气价格上浮时高达4.65元/m3。就近利用钢厂炼钢副产品的高炉和转炉煤气后,烘干成本降至17.58元/t,年节省生产成本1 375.2万元/年,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本文简要介绍钢厂气源输送管网连接、热风炉适应改造及其操作过程,对国内水泥企业开源节流具有参考作用。
2025 Vol. 0 (11): 23- [摘要] ( 26 ) HTML (1 KB)  下载 PDF (1610 KB)  ( 0 )
25 “单进双出”旋风筒在生料粉磨系统的应用
刘鹏飞, 杨金彪, 舒 超, 黄海林, 李泽严
针对AQJD公司生料立磨系统压损高、分离效率差等问题,将“单进单出”形式的旋风筒改进为“单进双出”高效旋风筒,并配套变频风机和局部管道改造,使旋风筒压损降低950 Pa以上,分离效率由87.81%提高至91.11%,立磨电耗由7.75 kWh/t降至5.53 kWh/t,节电效果显著。
2025 Vol. 0 (11): 25- [摘要] ( 37 ) HTML (1 KB)  下载 PDF (4634 KB)  ( 0 )
28 降低辊压机压力和V型选粉机风量的实践 Hot!
蔡文举, 文有强, 宋思远, 张林飞, 高 霖,
本文针对某水泥企业HFCG180-160辊压机+V型选粉机+动态选粉机+Φ3.2 m×13 m开路磨系统产量低、电耗高、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高等问题,通过分析辊压机压力、循环风机风量与系统产量、电耗之间的关系曲线,尝试采用相对的低压力、低风量进行生产运行,并对V选入料溜槽加装打散棒,强化料饼打散,提高V选回粉选尽率。实践结果表明,系统产量从178.3 t/h提高至191.7 t/h,电耗从31.6 kWh/t降低至27.6 kWh/t,其中辊压机单耗降低2.8 kWh/t,循环风机单耗降低1.2 kWh/t,水泥成品标准稠度用水量降低1%,达到了提产降耗的目的。
2025 Vol. 0 (11): 28- [摘要] ( 63 ) HTML (1 KB)  下载 PDF (1581 KB)  ( 2 )
31 烧成系统原煤区别使用降耗改造
姚 鹏, 牛 志, 冯 涛, 解宝满
本文以4 000 t/d熟料生产线为研究对象,针对原煤仓单一化设计导致的低热值煤掺加困难问题,提出基于分级存储与精准输送的烧成系统改造方案。通过新建原煤仓分区存储、智能化称重给煤系统及配套除尘装置,实现窑头与窑尾用煤差异化供给。实践表明,该改造可使窑尾低热值煤掺比提升至16%,年节约用煤成本112.78万元,为水泥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技术示范。
2025 Vol. 0 (11): 31- [摘要] ( 44 ) HTML (1 KB)  下载 PDF (2384 KB)  ( 1 )
       生产设备
34 拨翅篦板在三代篦冷机上的应用
房庆贺, 颜承强, 马 琼
针对公司配置的LBTF3000三代篦冷机使用过程中料层不均和冷却效果差的问题,提出对篦板结构进行优化的解决方案,并组织实施拨翅篦板的使用试验,经过使用效果验证,拨翅篦板有效弥补了三代篦冷机篦床上熟料料层厚度不合理、通风不匀、熟料急冷却效果差的短板,有效提高了设备运转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25 Vol. 0 (11): 34- [摘要] ( 44 ) HTML (1 KB)  下载 PDF (2232 KB)  ( 0 )
       试验研究
36 生料动态选粉机结构分析与优化
薄 海, 陈 杰, 刘美天, 徐 凯, 杨银凤, 朱为国
基于流体力学原理,通过改变生料动态选粉机导向叶片结构和出料管道角度,对内部流速进行流场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分层设计的导向叶轮在10°~20°叶片偏转角区间内表现最佳,138°的管道夹角可显著改善细粉收集效果。
2025 Vol. 0 (11): 36- [摘要] ( 35 ) HTML (1 KB)  下载 PDF (2535 KB)  ( 0 )
       智能控制
40 基于史密斯预估器的水泥厂余热发电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系统
洪岑岑, 邓修宏, 王林洋
水泥厂余热发电系统锅炉汽包水位控制具有多变量、强关联性、强非线性、强耦合性、多随机扰动及显著时滞等复杂特性。尽管三冲量控制系统能够有效抑制“虚假水位”现象,但在系统调节的滞后性和响应速度方面仍存在局限。本文针对烟气温度与烟气流量对汽包水位的动态影响,在三冲量控制架构中引入了烟气温度前馈控制器与烟气流量前馈控制器;同时,为克服系统时滞效应,引入了史密斯预估器,构建了改进的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系统。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改进系统显著提升了水位控制性能,在控制精度和动态响应速度上均获得有效改善。
2025 Vol. 0 (11): 40- [摘要] ( 18 ) HTML (1 KB)  下载 PDF (1484 KB)  ( 0 )
45 基于PCS7控制系统在水泥行业替代燃料项目的设计应用
袁亚雄, 王海霞, 陈 冬, 徐 伟, 梁 铭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水泥行业作为碳排放大户,使用含有热值的废弃物作为水泥窑替代燃料技术可大幅降低化石燃料使用,是水泥行业碳减排的主要技术路线之一。本文以葛洲坝某水泥公司替代燃料项目为例,详细介绍以西门子PCS7为核心的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实现了该水泥厂替代燃料项目自动化控制,项目运行稳定可靠,水泥厂熟料单位综合煤耗降低18 kgce/t以上,环保排放数据达标。
2025 Vol. 0 (11): 45- [摘要] ( 55 ) HTML (1 KB)  下载 PDF (1750 KB)  ( 0 )
48 基于3D库存扫描成像技术的水泥厂储存库智能化管理
林 希
水泥厂储存库(如筒仓、料仓)常面临物料堆积、流动异常、容量测量不精准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导致生产中断、设备损耗及安全隐患。本文以某公司开发的3D库存管理系统解决方案为核心,探讨其雷达测量技术、3D库存控制及智能分析功能在水泥厂储存库中的创新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和技术论证,本文揭示了该系统如何通过实时监测、精准数据采集与智能预警系统,显著提升水泥厂储存库的自动化水平和运营效率,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实践参考。
2025 Vol. 0 (11): 48- [摘要] ( 36 ) HTML (1 KB)  下载 PDF (1820 KB)  ( 0 )
       电气控制
50 高压变频器功率模块旁路技术的应用
谢育京, 蒋 飞, 付金强
作为水泥工业核心动力装备的驱动控制装置,高压变频器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生产的连续性与经济性。针对高压变频器功率模块故障引发的非计划停机问题,本文提出基于晶闸管的功率模块旁路技术解决方案。通过构建包含智能诊断算法、电子旁路半桥及动态重构控制策略的复合技术体系,实现了故障模块的毫秒级隔离与系统无扰切换。实证研究表明,在水泥工业场景应用后,系统故障发生率趋近于零,运维模式成功转型为预防性维护机制。本技术显著提升了高压变频器在高负载工况下的鲁棒性,为流程工业关键设备的可靠性优化提供了创新性技术范式,具备显著的工程应用价值与行业推广前景。
2025 Vol. 0 (11): 50- [摘要] ( 25 ) HTML (1 KB)  下载 PDF (1461 KB)  ( 1 )
53 国外水泥厂孤网运行电站主要措施
张福滨, 曹 伟, 张 飞, 赖铁钢, 董龙龙, 罗 婷, 宋庆倍, 李大庆
本文提出了对国外水泥厂孤网运行自备电站稳定运行的一项措施,即采用汽轮机大旁路系统可大幅提高孤网自备电站运行的稳定性。
2025 Vol. 0 (11): 53- [摘要] ( 49 ) HTML (1 KB)  下载 PDF (12037 KB)  ( 1 )
56 矢量控制检测数据偏差对电机温升的影响
李文斌, 车德伦
高压变频器的矢量控制在负载波动工况下能有效抑制电机过流跳停问题,但其检测数据偏差会导致磁场定向偏移,引发异常温升。本文以某水泥厂高温风机为案例,分析信号调整板更换后未进行零点漂移标定导致的励磁电流失衡现象,并提出量化改进方案。
2025 Vol. 0 (11): 56- [摘要] ( 45 ) HTML (1 KB)  下载 PDF (1727 KB)  ( 0 )
       分析测试
58 砌筑水泥保水率检测方法的研究
张艳娟, 陈红丽, 张进峰, 胡启龙, 史 晓, 高 斐
GB/T3183—2017《砌筑水泥》中采用滤纸法测试水泥的保水率,试验过程较长影响因素多。本文依据GB/T28627—2023《抹灰石膏》中采用真空抽滤法测定石膏的保水率,操作简单且人为干扰的因素少。真空抽滤法测定不同的抽滤时间、压力下砌筑水泥的保水率,并与滤纸法进行比较,从而找到测定砌筑水泥保水率的新方法。
2025 Vol. 0 (11): 58- [摘要] ( 21 ) HTML (1 KB)  下载 PDF (1661 KB)  ( 0 )
       水泥基材料
60 钢渣复合磷石膏超硫酸盐水泥的多性能协同研究
叶华勇
磷石膏是磷肥工业副产物,若长期堆存会造成环境污染。为实现高值化利用,本文以磷石膏为硫酸盐激发源,联合钢渣与矿粉制备全固废三元超硫酸盐水泥,并系统评估其力学性能、干缩行为、水化产物、微观结构、环境安全性及碳排放水平。采用单纯型重心设计法配置7组体系,开展力学、干缩、XRD、SEM、浸出毒性与碳排放测试。结果表明,磷石膏20%~25%、钢渣15%~20%、矿粉60%~65%时,水泥28 d抗压强度>45 MPa,干缩应变控制在1 300~1 500 με,表现出良好的力学与体积稳定性。XRD与SEM分析结果显示优化配比下形成大量钙矾石与C-(A)-S-H,显著致密化微结构。超硫酸盐水泥体系有效固化F-、PO43-等离子,满足GB8978—1996标准,展现出环境友好性。碳排放最低降至35 kg/t,比硅酸盐水泥减少95.6%,体现出显著的低碳优势。
2025 Vol. 0 (11): 60- [摘要] ( 37 ) HTML (1 KB)  下载 PDF (2164 KB)  ( 0 )
67 磷酸镁水泥研究现状的知识图谱分析
邢安安, 郭永杰, 侯翠红, 张雅洁, 徐 帅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中磷酸镁水泥(MPC)相关论文进行检索分析,深入剖析了MPC的研究现状,并对相关文献的TXT文本记录展开说明,以期为MPC的下一步发展提供参考。结果显示:2000~2024年,MPC相关文献发表呈逐年递增的势态,累计达2 564篇;发文机构与作者集中在中国,研究领域涉及材料科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化学工程以及生物医学材料;发文期刊的主要类型为材料类、建筑类、化工类;MPC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性能优化与提升、环保与低碳、应用领域拓展等方面。
2025 Vol. 0 (11): 67- [摘要] ( 22 ) HTML (1 KB)  下载 PDF (3059 KB)  ( 0 )
73 再生混凝土骨料对含粉煤灰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张标富, 吕文生, 黄世鑫, 罗思颖,
本文研究再生混凝土骨料不同替代量对含粉煤灰混凝土尺寸稳定性和耐久性方面的影响。与细再生混凝土骨料相比,使用粗再生混凝土骨料后混凝土干湿循环及冻融循环的残余抗压强度更高。使用细再生混凝土和粗再生混凝土骨料的混凝土自由干燥收缩显著增加(76%和82%),而约束干燥收缩裂缝宽度减小(19.7%及14.1%)
2025 Vol. 0 (11): 73- [摘要] ( 21 ) HTML (1 KB)  下载 PDF (1642 KB)  ( 0 )
78 不同聚合物掺量对干粉型水泥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于 晶, 仲伟程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类型聚合物及其掺量对干粉型水泥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选用EVA、SBR和HPMC三种典型聚合物,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掺量下改性砂浆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拉伸黏结强度。试验结果表明:EVA改性砂浆在10%掺量时抗压强度最高,达42.8 MPa;12%掺量时抗折强度最大,为8.6 MPa;15%掺量时拉伸黏结强度达到最优,为2.45 MPa。SBR改性砂浆的最佳掺量分别为8%、10%和12%,对应抗压、抗折和拉伸黏结强度提升幅度分别为9.5%、34.8%和68.5%。HPMC的最适掺量较低,在0.3%~0.4%范围内获得最佳改性效果。研究结果可为干粉型聚合物改性砂浆的配制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
2025 Vol. 0 (11): 78- [摘要] ( 41 ) HTML (1 KB)  下载 PDF (1768 KB)  ( 0 )
       混凝土应用
82 混凝土粗集料级配研究
江强兴
为了确定水泥混凝土粗集料的最佳掺配比例,以获得空隙率和总表面积最小的密实骨架,本文提出并实践了一套基于最大振实堆积密度法与最小总表面积法相结合的级配优化方案。本文以某公路面层混凝土工程为例,通过介绍对4.75~19 mm与16~31.5 mm两档碎石进行系统掺配试验的过程,提出了一套包含创新性体积测量方法的级配设计方案。试验结果表明,当两档集料掺配比例为65∶35时,混合料的振实堆积密度达到最大值,同时总表面积达到最小值。研究结果表明:该优化级配能显著提升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工作性,工程应用验证其28 d抗拉强度稳定超过5.5 MPa,在节约胶凝材料的同时保证了结构性能,证明了该方法的准确性与实用性
2025 Vol. 0 (11): 82- [摘要] ( 22 ) HTML (1 KB)  下载 PDF (1408 KB)  ( 0 )
85 水泥混凝土材料快速检测与性能评估方法研究
范新民
为破解大型工业建筑群施工中混凝土质量控制滞后与结构实体性能评估精度不足的矛盾,本文以贵阳市观山湖区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的质量过程控制为例,提出一种基于“回弹-超声”多物理场信息融合的混凝土强度快速评估体系。该体系通过构建现场标定的区域化测强模型,并结合钻芯法进行关键点验证。实证研究表明:该方法体系将混凝土强度评估周期由传统的28 d缩短至7~14 d,检测决策效率提升超过50%;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评估模型对结构实体强度的预测决定系数达到0.96,平均相对误差控制在5%以内。研究证实,该快速评估体系能够有效协同大型工程的快速施工进度与严格的质量控制要求。
2025 Vol. 0 (11): 85- [摘要] ( 30 ) HTML (1 KB)  下载 PDF (1450 KB)  ( 0 )
88 水库工程混凝土心墙基础固结灌浆施工分析
耿长亮, 耿 川
为了提升水库工程混凝土心墙基础的稳固性与防渗性能,本文以某水库大坝工程为例,通过介绍固结灌浆在心墙基础处理中的施工流程、设备选型、注浆材料配比及施工质量控制方法,进一步结合工程地质条件,提出优化注浆压力、调整浆液流变性能、科学布置钻孔位置与间距的施工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通过高压注浆有效填充岩土体中的裂隙与孔隙,显著改善地基整体性与密实度,降低渗透系数,增强结构的抗变形能力。基于现场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提高了心墙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减少渗漏隐患,为后续运行提供可靠保障。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地质条件的固结灌浆优化设计与精细化施工组织,可提升大坝整体安全性能和运行稳定性。
2025 Vol. 0 (11): 88- [摘要] ( 29 ) HTML (1 KB)  下载 PDF (1476 KB)  ( 0 )
91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贵阳抽水蓄能电站施工中的应用探究
陈 俊, 李 锦
为了深入探讨混凝土施工技术在现代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关键作用,提升工程施工质量与技术水平,本文以贵阳抽水蓄能电站为例,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基本特点与技术要求,研究了混凝土技术在隧洞工程、厂房结构、水工建筑物等主体工程施工中的具体应用方法与优化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科学合理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能够有效解决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显著提升工程施工质量、安全性能和整体效率.
2025 Vol. 0 (11): 91- [摘要] ( 17 ) HTML (1 KB)  下载 PDF (1384 KB)  ( 0 )
94 地下综合管廊水泥基防水层施工技术研究与优化分析
崔 磊
为了研究并优化地下综合管廊水泥基防水层施工技术与质量管控措施,解决传统防水施工技术渗漏频发的问题,本文以沙西线(西华大道)综合管廊工程为例,通过介绍二级防水等级设计原则、各部位防水层构造、特殊部位防水设计及基层处理、聚合物水泥(JS)防水涂料、两类自粘型高分子防水卷材施工与保护层施工的关键技术及质量管控要点,提出一套系统的水泥基防水层施工与质量管控方案,得出该方案可提升防水性能且具备显著经济效益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使管廊渗漏发生率降低约 70%,虽前期施工直接成本增加 10%,但在 50 年使用寿命内运维成本节省 80%,能有效抵御地下水与地表水对管廊结构的侵蚀.
2025 Vol. 0 (11): 94- [摘要] ( 26 ) HTML (1 KB)  下载 PDF (1414 KB)  ( 0 )
97 低酸醚比聚羧酸母液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孟贤良, 张志伟, 马海滔, 高子逸
为了优化混凝土施工性能,本文通过低酸醚比合成方法制备聚羧酸母液,探讨其对混凝土流动性、保坍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以HPEG或VPEG、丙烯酸、过氧化氢和维生素C等为原料,合成不同低酸醚比的聚羧酸减水剂,并对其在水泥净浆及混凝土中的性能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自制C6和C4母液相比于传统聚羧酸减水剂,能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初始流动性,减少流动度损失,增强保坍性能,同时表现出一定的引气作用。然而,其较高的含气量降低了混凝土的密实度,导致抗压强度略有下降,特别是早期强度增长较慢。通过复配保坍母液,进一步提升了流动性及施工适应性。低酸醚比聚羧酸母液在改善混凝土施工性能方面具有应用价值,但需优化配方以实现流动性与力学性能的平衡
2025 Vol. 0 (11): 97- [摘要] ( 18 ) HTML (1 KB)  下载 PDF (1298 KB)  ( 0 )
100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抗渗混凝土配合比优化及其性能研究
杨自强
为了解决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对混凝土抗渗性能的高要求,本文以某城市核心区域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为例,通过优化抗渗混凝土配合比,系统研究了其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抗渗性能。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优化了水胶比、粉煤灰掺量、矿渣粉掺量、高效减水剂掺量和膨胀剂掺量等关键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配合比在保证抗渗等级达到P10的同时,28 d抗压强度为42.3 MPa,超过C35等级要求,7 d抗压强度为32.5 MPa,28 d抗折强度为5.8 MPa,满足地下综合管廊结构的力学性能要求。研究发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抗渗混凝土配合比优化及其性能的研究对提升工程综合质量具有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能够从多维度提升技术应用收益,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抗渗混凝土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2025 Vol. 0 (11): 100- [摘要] ( 31 ) HTML (1 KB)  下载 PDF (1420 KB)  ( 0 )
103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控制与组合碾压技术
张连鹏, 魏君杰
为解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中强度不均、收缩开裂、层间结合不良等质量问题。本文以某高速公路工程实例,针对公路路面基层施工中水泥稳定碎石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系统分析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的关键技术环节,包括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控制等。研究表明:通过控制碎石压碎值≤12.3%、针片状颗粒含量≤8.6%的优质原材料,结合4.8%的最优水泥掺量设计,可确保混合料7 d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3.38 MPa;采用“双钢轮+胶轮+振动”的组合碾压方案可实现最佳压实效果,压实度达到98.5%,变异系数0.012。基于系统的施工质量控制和持续养护措施,基层7 d回弹模量达到180 MPa,弯沉值控制在0.35 mm以内,横向高差±10 mm,纵向平整度不超过8 mm/3 m,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质量控制技术体系。
2025 Vol. 0 (11): 103- [摘要] ( 28 ) HTML (1 KB)  下载 PDF (1415 KB)  ( 0 )
106 抽水蓄能电站高边坡系统化开挖与高性能混凝土支护技术研究
肖 洪
为破解大型抽水蓄能电站高边坡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开挖与支护施工的安全与质量控制难题,本文依托福建省仙游木兰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进出水口高边坡(超危大工程)的施工实践,系统性地研究了一种开挖与支护一体化的施工技术。通过对“分层开挖、控制爆破”工艺的优化,并集成以高性能C30喷射混凝土为核心的复合支护体系,同时创新性地采用56 m长臂架泵车改装为湿喷机以攻克复杂地形施工难题,实现了对高边坡施工全过程的精准协同控制。工程实践表明:该技术体系有效保证了高边坡的整体稳定性,混凝土支护结构质量全面达到设计要求;综合施工效率相较于传统工艺显著提升,有效保障了项目工期。研究证实,该系统化施工技术为同类复杂高边坡工程提供了一套安全、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
2025 Vol. 0 (11): 106- [摘要] ( 17 ) HTML (1 KB)  下载 PDF (1550 KB)  ( 0 )
109 预制钢管混凝土柱环梁钢筋安装技术应用
张 建
为破解钢管混凝土柱环梁因钢筋密集而难以施工的技术难题,本文依托广州某商业总部大楼项目的施工实践,系统性地研究了一种环梁钢筋的标准化安装技术。通过优化以数控弯弧机为核心的钢筋加工工艺,并集成采用辅助工装的标准化绑扎方法,同时创新性地应用四点对称吊装与限位固定技术,实现了对环梁钢筋从加工到安装全过程的精准协同控制。工程实践表明:该技术体系有效保证了钢筋笼的成型质量与安装精度,综合施工效率较传统方法显著提升,并有效控制了成本。研究证实,该系统化施工技术为同类工程中复杂节点的施工提供了一套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
2025 Vol. 0 (11): 109- [摘要] ( 19 ) HTML (1 KB)  下载 PDF (2022 KB)  ( 0 )
112 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对比与适用性研究
李星桦
伴随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标准的提升,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检测作为关键质量控制手段,愈发受到行业重视,本文系统分析了对回弹法、钻芯法、回弹综合法等常用检测方法展开系统梳理与对比,从理论根基、适用场景、检测精度及应用局限四个维度剖析各方法的优劣与适用范围,结合试验实际情况,探究多种方法联合应用的可行性,并提出优化建议,为工程检测方案的科学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2025 Vol. 0 (11): 112- [摘要] ( 18 ) HTML (1 KB)  下载 PDF (1548 KB)  ( 0 )
115 建筑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检测技术与施工应用分析
莫舒云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里应用范围最广的材料,其原材料品质对工程安全性能和耐久程度有着直接影响,对水泥、骨料、水及外加剂等原材料实施严格质量检测,可切实保障混凝土性能符合设计标准,防止因材料问题引发施工安全风险,本文研究了现代化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检测技术,像水泥成分剖析、骨料粒径分布测定及外加剂性能检验等,并探究了这些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成效,运用这些技术,能够及时察觉原材料质量缺陷,改进混凝土配合比例,保障施工品质,降低工程隐患,提升施工进度。
2025 Vol. 0 (11): 115- [摘要] ( 35 ) HTML (1 KB)  下载 PDF (1652 KB)  ( 0 )
118 复杂工况下混凝土结构工程现场检测关键技术研究
董天夫
基于混凝土结构在复杂工况下损伤形态识别难、检测精度受限的实际问题,对常规与先进检测技术的适用性进行了系统分析,阐述了回弹法、超声法与取芯法在现场应用中的局限性,并介绍了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与人工智能图像识别在深层缺陷成像与表层裂缝识别中的集成优势。结合典型构件进行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关键技术组合在多类损伤识别、数据精度控制及复杂环境适应性方面具有显著提升效果。
2025 Vol. 0 (11): 118- [摘要] ( 30 ) HTML (1 KB)  下载 PDF (1666 KB)  ( 0 )
121 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
陈鸿宇
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结构复杂、施工周期长、受环境影响大,质量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强化全过程质量管理是保障施工质量、规避工程风险的核心,需覆盖施工前材料质量把控、人员技术培训,施工中过程监测与动态调整,施工后养护管理与质量验收等环节。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落实质量责任制度,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能有效控制混凝土裂缝、强度不足等常见质量问题,确保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与耐久性,为高层建筑整体工程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2025 Vol. 0 (11): 121- [摘要] ( 27 ) HTML (1 KB)  下载 PDF (1951 KB)  ( 0 )
124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混凝土砌体结构检测中的应用
何美玲
在砌体结构广泛应用于城市建筑与基础设施的环境下,其长期服役过程中容易发生空鼓、裂缝与渗漏等隐蔽性劣化问题,受限于现有检测方法对浅层缺陷响应不敏感、作业效率低和结果解析模糊的技术瓶颈,结构安全风险评估难以准确推进。红外热成像技术具备非接触、高效率与热响应可视化的优势,可用于识别混凝土砌体中的热异常特征,辅助判断结构内部损伤状况。本文从热成像原理出发,分析其在不同缺陷类型检测中的响应机制与判图逻辑,并结合典型案例开展对比验证,明确其在砌体结构检测中的工程应用效果与推广价值。
2025 Vol. 0 (11): 124- [摘要] ( 28 ) HTML (1 KB)  下载 PDF (1752 KB)  ( 0 )
127 水电枢纽工程施工中砂石骨料及混凝土系统布置方案
刘 刚
针对水电枢纽工程施工中砂石骨料及混凝土系统布置的复杂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多目标决策模型的优化方案。通过对砂石骨料场的筛选与级配分析,构建了4组非劣方案,并结合成本、质量、供应稳定性等指标,最终确定T4+T5组合为最优方案。在混凝土系统布置方面,通过高程控制与地形约束分析,优化了拌和站选址与运输方式,推荐K2为拌和站位置。结果表明,该方案在成本节约12%的同时,确保了级配稳定性和施工效率,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可借鉴的优化路径。
2025 Vol. 0 (11): 127- [摘要] ( 46 ) HTML (1 KB)  下载 PDF (2416 KB)  ( 0 )
131 再生混凝土在市政沥青路面基层应用技术
李 力, 晏杰芳
市政道路建设中基层材料资源消耗大且环境负担重,推动绿色低碳材料技术亟须工程化突破,本文依托再生混凝土在道路结构中的材料特性,开展基层应用技术研究并提出从材料选择与施工工艺到性能评价的一体化技术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在满足市政道路结构性能要求的同时具备良好的稳定性与耐久性,研究工作为城市道路绿色建设提供可实施的技术支撑。
2025 Vol. 0 (11): 131- [摘要] ( 20 ) HTML (1 KB)  下载 PDF (1702 KB)  ( 0 )
134 土建现场施工中混凝土现浇板裂缝的预防方法
黎礼荣
混凝土现浇板裂缝问题是工程建设中的常见质量通病,其成因复杂且危害严重。本文通过系统分析温度应力、收缩变形等裂缝形成机理,提出了包括原材料优选与配合比优化、施工工艺精细化管控、温度应力控制等系统性预防措施。通过实际工程应用验证,采用改进预防措施的试验组项目裂缝发生率显著降低至2.3%,较传统施工方法降低85.4%,且裂缝宽度普遍控制在0.1 mm以下。研究成果为提高混凝土现浇板施工质量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和实践指导。
2025 Vol. 0 (11): 134- [摘要] ( 38 ) HTML (1 KB)  下载 PDF (1683 KB)  ( 0 )
137 盐侵蚀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及其加固方法
林光跃
为解决盐侵蚀环境下混凝土耐久性劣化问题,开展盐离子传输机制、材料劣化机理及加固技术研究。通过多尺度分析盐离子与混凝土孔隙耦合作用,揭示物理结晶与化学腐蚀协同劣化效应,构建损伤演化模型。基于纳米复合掺和料界面改性,设计梯度功能混凝土配比,研发智能自修复材料。提出电化学防护与涂层复合技术,构建光纤传感预警系统,创新装配式应急加固体系。研究成果为盐侵蚀混凝土耐久性提升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2025 Vol. 0 (11): 137- [摘要] ( 53 ) HTML (1 KB)  下载 PDF (1760 KB)  ( 0 )
140 混凝土灌注桩无损检测的局限性
区显雄
声波透射法和低应变反射波法是混凝土灌注桩检测工作中广泛应用的无损检测方法,但这两种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通过讨论、分析这两种方法的局限性,并结合两者的优点,提出相关的检测建议,有利于提高测试人员的基桩检测水平,为我国工程质量提供必要的保障。
2025 Vol. 0 (11): 140- [摘要] ( 33 ) HTML (1 KB)  下载 PDF (2206 KB)  ( 0 )
143 泡沫混凝土的气孔结构与力学性能关系研究
尉 兵, 杨玉祥
本研究针对双掺粉煤灰泡沫混凝土的气孔结构-力学性能关联机制展开系统性探究。通过显微形貌观测技术,结合图像处理,对泡沫混凝土的气孔特征与孔径分布进行表征,研究了泡沫混凝土的气孔结构对抗压强度影响的内在机理。水胶比由0.50降低至0.40并提升超细粉煤灰掺量由10%至30%时,孔隙率由62.10%降至32.99%,平均孔径由0.441 mm减小至0.245 mm,抗压强度增强16%。孔径分布对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更为显著,当孔径<0.4 mm的孔占比从71.43%增至88.24%时,抗压强度由4.98 MPa提高至5.55 MPa。研究表明,孔径分布是抗压强度的核心调控参数,协同降低水胶比和增加超细粉煤灰掺量可细化孔结构,使孔径<0.4 mm的微孔占比提升到70%以上,从而显著提升材料力学性能。
2025 Vol. 0 (11): 143- [摘要] ( 41 ) HTML (1 KB)  下载 PDF (2082 KB)  ( 0 )
146 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HVFAC)关键技术指标研究
杨 雷, 秦海潮, 王中梓, 井安庆, 卓瑞达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进行航运枢纽项目工程中水工建筑物的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优化,根据正交试验结果分析,水胶比固定的情况下,对混凝土后期强度有显著影响的主要因素有粉煤灰掺量、湿润养护时间、粉煤灰等级。同时综合考虑混凝土的放热反应、经济性,综合讨论水工建筑物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优化。
2025 Vol. 0 (11): 146- [摘要] ( 36 ) HTML (1 KB)  下载 PDF (1889 KB)  ( 1 )
149 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分析
谢 华, 王 桃
本文将研究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方案,简要阐述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基本原则,明确这一设计方案在提升结构承载力、保障安全等方面的核心目标。同时系统地分析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方法,诸如碳纤维加固法、增大截面加固法等。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实践,深入剖析各类方法在梁、板、柱及墙、框架节点等结构中的应用。研究成果拟为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提供参考方案,于优化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案、提升工程质量意义重大。
2025 Vol. 0 (11): 149- [摘要] ( 35 ) HTML (1 KB)  下载 PDF (1864 KB)  ( 0 )
152 自修复密实型防水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及应用
温大伟
防水性能不足是导致混凝土结构发生渗漏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针对传统防水混凝土存在裂缝自愈能力差、密实性易受施工影响等问题,本文系统分析自修复密实型防水混凝土在房建工程中的应用。文章先分析自修复密实型防水混凝土的原理,然后结合具体工程对自修复密实型防水混凝土在施工中的相关技术要点进行分析研究,经防水性能检测表明在应用自修复密实型防水混凝土后,建筑的防渗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2025 Vol. 0 (11): 152- [摘要] ( 47 ) HTML (1 KB)  下载 PDF (1864 KB)  ( 0 )
155 混凝土耐久性提升的水泥基材优化
杨占飞, 徐瑞俊
本研究探讨优化水泥基材的最佳措施,以提升混凝土的耐久性。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研究高性能水泥添加剂、纳米材料应用技术和低碳水泥生产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初期水泥抗压强度为30.5 MPa,渗透系数为0.95×10-12 m/s,裂缝宽度为0.02 mm,化学稳定性为98%;长期使用后,抗压强度提高至45.0 MPa,渗透系数降至0.5×10-12 m/s,裂缝宽度增至0.10 mm,化学稳定性降至90%。这些优化措施显著提升水泥的耐久性,为提高建筑结构的寿命和安全性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本研究还提出水泥基材在极端环境下的表现,展示该技术在未来可持续建筑中的应用潜力。
2025 Vol. 0 (11): 155- [摘要] ( 38 ) HTML (1 KB)  下载 PDF (1511 KB)  ( 0 )
158 湿地溢洪坝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防治技术探析
高文兴
湿地溢洪坝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复杂环境条件下易产生裂缝,严重影响工程安全和耐久性。本文以郑韩湿地文化园裴大户寨拆坝工程为例,深入分析了温度应力、干缩收缩、荷载作用和环境因素对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影响机制。提出了涵盖结构设计防裂、材料改良防裂、施工控制防裂和现场实时监测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通过工程应用验证,该技术体系使裂缝发生率降低65%,结构耐久性显著提升。研究成果为湿地环境下混凝土结构裂缝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2025 Vol. 0 (11): 158- [摘要] ( 31 ) HTML (1 KB)  下载 PDF (1862 KB)  ( 0 )
       职称评审必备要件
999 2025年11期职称评审要件
2025 Vol. 0 (11): 999- [摘要] ( 52 ) HTML (1 KB)  下载 PDF (119002 KB)  ( 36 )
合作企业
版权所有 © 2015 《水泥》杂志社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7690号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6011385号-53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