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区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RSS
Email Alert
    期刊信息

月刊,1974年创刊
主管机关: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主办单位: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
     究所
主  任:王新频
主  编:胡如进
副  主  编:王新频,张 迪
编辑出版:《水泥》编辑部
地  址:北京朝阳区管庄
编辑部电话:(010)65767042
           51164621
广告部电话:(010)65765526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朝工商广登字
        20170026号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国内发行:北京报刊发行局
订  购 处: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2-325
刊  号:ISSN 1002-9877
     CN 11-1899/TQ

2025年 0卷 9期
刊出日期:2025-09-10

试验研究
生产技术
生产设备
收尘环保
智能控制
协同处置
当月整期下载
双碳专题
水泥基材料
职称评审必备要件
混凝土应用
 
       当月整期下载
0 2025年9期整版电子书
2025 Vol. 0 (9): 0- [摘要] ( 23 ) HTML (1 KB)  下载 PDF (49952 KB)  ( 1 )
       试验研究
1 硬脂酸盐种类与掺量对碱矿渣水泥砂浆强度及吸水性的影响研究
杨 凯, 胡晓光, 高 升, 黎建波, 杨奉源, 代 宇
硬脂酸盐对碱矿渣水泥石具有改善性能效果,可大幅降低碱矿渣水泥石吸水性。为进一步明确硬脂酸盐种类、掺量、加入方式等对碱矿渣水泥石改性效果,本研究采用掺量为0.5%和1%的硬脂酸钾、硬脂酸钠、硬脂酸钙三种盐类,通过固体混磨、溶液分散两种加入方式,对碱矿渣水泥砂浆的抗压强度、吸水性进行了对比研究,并通过测试改性材料的接触角与表面自由能,明确材料内外部性能的同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固体混磨碱矿渣水泥砂浆改性效果比溶液分散更为显著,且当固体硬脂酸钙掺量为0.5%时,28 d碱矿渣水泥砂浆抗压强度下降最小仅16.57%,吸水系数降低最大为82.99%。
2025 Vol. 0 (9): 1- [摘要] ( 21 ) HTML (1 KB)  下载 PDF (4318 KB)  ( 0 )
6 银山铜尾矿原矿用于制备水泥熟料的探索
颜美帼, 徐 迅, 吴 鑫, 任鑫燕, 宋猛猛, 黄金华, 王德龙
为探究江西某铜尾矿原矿作为替代原料在水泥熟料生产中的可行性,对铜尾矿原矿的各项原料特性及其在不同掺量条件下对熟料烧成过程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硅铝质原料相比,铜尾矿原矿表现出的细颗粒特性及优异的粉磨性能,减少破碎和粉磨能耗的同时,反应活性优于砂岩和页岩,略差于千枚岩。铜尾矿原矿在掺量小于1%时可改善生料易烧性,而超量掺入会导致液相黏度异常,抑制C3S晶体的发育。受限于硫、碱等有害组分的高含量及SiO2含量相对不足的特征,铜尾矿原矿在水泥原料中的最大允许掺量为4.52%
2025 Vol. 0 (9): 6- [摘要] ( 17 ) HTML (1 KB)  下载 PDF (1842 KB)  ( 0 )
10 碱激发剂对粉煤灰碱激发行为的影响研究
王 霞, 董 阳, 卓锦德, 林德海, 张 栋, 季宏伟
本文通过对比水玻璃和氢氧化钠两种碱性激发剂对粉煤灰碱激发行为影响研究,测试了体系黏度变化、液相Si4+、Al3+溶出行为。利用XRD、SEM及红外光谱研究硬化浆体中水化产物的物相组成、形貌和反应物键的变化。结果表明:NaOH溶液的碱性更强,对粉煤灰表面的腐蚀程度更严重,对Al3+、Si4+的溶出效率更高,溶出离子在碱性环境中硅、铝质单体达到饱和程度,聚合形成铝硅酸盐低聚体,进而生成N-A-S-H凝胶。水玻璃对粉煤灰颗粒有溶蚀现象,溶解出的Al3+、Si4+发生地聚物反应,生成N-A-S-H凝胶。从扫描电镜图来看,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粉煤灰表面被N-A-S-H凝胶状的物质包裹,且越来越密实。
2025 Vol. 0 (9): 10- [摘要] ( 18 ) HTML (1 KB)  下载 PDF (3408 KB)  ( 0 )
       双碳专题
14 氢烧水泥研究进展与减污降碳潜力分析 Hot!
崔敬轩, 何 捷, 聂 卿, 倪亚玲, 吴 曦
气候变化是现代世界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氢烧水泥技术是水泥行业突破燃料排放瓶颈的核心创新,未来规模化应用有可能重塑行业能源结构与生产模式。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氢能煅烧水泥熟料的案例,分析了氢能煅烧技术的减污降碳能力和技术经济性。在解析技术机遇与挑战的前提下,分析了氢能在水泥窑利用的潜力,认为氢能+电能情景是未来氢烧水泥技术发展最经济的路径.
2025 Vol. 0 (9): 14- [摘要] ( 22 ) HTML (1 KB)  下载 PDF (1751 KB)  ( 0 )
20 水泥厂分布式光伏系统节能设计探讨
李 静, 谢 洵
本文探讨了水泥厂引入光伏系统的电气设计节能措施。首先分析了水泥厂的用电特点与光伏应用潜力,接着阐述了光伏系统的选型与布局规划,包括组件选择、阵列设计及安装位置优化等方面。详细描述了光伏与水泥厂原有电气系统的集成设计,涵盖逆变器配置、并网接入点选择及电能质量控制等内容。提出了一系列监控与运维策略以确保光伏系统高效稳定运行,最大程度地实现水泥厂的节能降耗目标,降低运营成本并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2025 Vol. 0 (9): 20- [摘要] ( 15 ) HTML (1 KB)  下载 PDF (1547 KB)  ( 0 )
       协同处置
23 固危废处置水泥窑氯离子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陈姝敏, 秦金平, 王小华, 崔义乾, 邹米捷
针对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危废过程中氯离子(Cl-)富集引发的结皮堵塞、熟料质量劣化及二次污染的问题,本文基于湖北京兰水泥集团有限公司的实际工程案例,系统研究了氯离子的来源、赋存特征、迁移转化规律及多级控制技术。通过构建“源头减量-过程阻断-末端净化”的Cl-综合控制体系,采取逆流水洗预处理、三级配伍优化及高效旁路放风工艺,实现了Cl-循环富集率降低65%,熟料Cl-含量稳定≤0.02%,窑尾废气HCl排放浓度≤8 mg/Nm3的效果.
2025 Vol. 0 (9): 23- [摘要] ( 14 ) HTML (1 KB)  下载 PDF (1770 KB)  ( 0 )
27 分解炉投加废液协同处置节能降耗技术研究
吴向松, 黄鹏程, 王泳彦, 岳启波, 张仕博, 张王恒
本文以文山海螺水泥一线窑技改工程为背景,针对传统废液入窑头处置存在的系统稳定性差、煤耗高、结皮风险大等问题,提出分解炉中部废液投加系统技改工程优化。通过优化废液输送工艺、增设高效喷枪及过滤装置,实现废液安全稳定投加与高效燃烧,提升系统处置效能。实践表明,技改后分解炉煤耗平均降低1.5 t/h,吨熟料标准煤耗减少5.60 kg/t,窑系统结皮下降明显,同时有效规避有害物质富集风险,为水泥行业废液协同处置与节能降耗提供技术参考.
2025 Vol. 0 (9): 27- [摘要] ( 18 ) HTML (1 KB)  下载 PDF (1530 KB)  ( 0 )
30 水泥窑大比例替代燃料旁路放风优化改造 Hot!
袁 兵, 李文杰, 张 谋, 武秋月
本文根据实际的工厂应用案例,通过CFD模拟分析,提出在大比例替代燃料工况下的一种旁路放风优化的技术路线。实施该技术可减少窑尾烟囱氮氧化物本底值,降低SCR前期投资和后期运行成本,提高旁路除氯效果,同时可增加替代燃料使用量,具有投资少、实施简单、经济及环境效益显著的特点。
2025 Vol. 0 (9): 30- [摘要] ( 21 ) HTML (1 KB)  下载 PDF (1577 KB)  ( 0 )
33 一种生物质燃料(谷壳)用于改善熟料质量的生产尝试 Hot!
毛 文, 颜新传, 姚立红
生物质燃料普遍具备挥发分高、燃烧速率快等特点,能改善挥发分较低、易燃性不好的燃料燃烧效率;生物质燃料灰分中含有大量活性二氧化硅等物质,其掺入可有效改善物料易烧性,提升熟料产质量。本次通过引入谷壳进行煅烧优化尝试,改善燃料燃烧速率,同时提升熟料质量。
2025 Vol. 0 (9): 33- [摘要] ( 13 ) HTML (1 KB)  下载 PDF (1353 KB)  ( 0 )
       收尘环保
35 高温低尘SCR技术在5 000 t/d水泥生产线上的应用实践 Hot!
诸葛瑞东, 唐旺顺, 唐亚龙
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公司为实现NOx超低排放选用高温低尘SCR脱硝技术,从前期的准备工作到技术路线的选定,从设备的安装到生产调试,最终成功实现了高温低尘SCR技术在5 000 t/d水泥生产线上的实践应用。
2025 Vol. 0 (9): 35- [摘要] ( 26 ) HTML (1 KB)  下载 PDF (2028 KB)  ( 0 )
38 新型陶瓷纤维滤袋在水泥行业的应用潜力分析
徐 荣
陶瓷纤维滤袋是一种新型材质粉尘过滤产品,具有耐高温、抗腐蚀等特点。本文分析陶瓷纤维滤袋的性能并与其他材质滤袋进行对比,进而分析陶瓷纤维滤袋在水泥行业的应用潜力及潜在应用场景。
2025 Vol. 0 (9): 38- [摘要] ( 14 ) HTML (1 KB)  下载 PDF (1666 KB)  ( 0 )
       生产技术
40 水泥半终粉磨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宋 洋, 曾 荣, 陶从喜, 王 浩, 韦怀珺
为研究大型辊压机(TRP200×160)半终开路粉磨工艺系统节能效果与水泥成品特性,对半终开路粉磨系统开展工业试验。研究内容涵盖辊压机系统成品比例计算、矿物分布、颗粒度分布规律、形貌特征及其相关性,同时探讨改善成品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节电呈现 “双低” 规律,即预粉磨与球磨机单位成品能耗均较低,这是系统显著节电的关键。利用细度与物料平衡法,精确计算物料量,确定辊压机半终成品最佳比例为 54%,此时水泥成品标准稠度用水量为 26%,最佳电耗达 22.1 kWh/t。此外,研究发现圆度系数与颗粒粒径呈负相关,有效控制大于 40 μm 颗粒含量可优化水泥颗粒形貌,调控水泥成品标准稠度用水量
2025 Vol. 0 (9): 40- [摘要] ( 18 ) HTML (1 KB)  下载 PDF (1672 KB)  ( 0 )
45 基于料床粉碎的挤压功指数测定方法及应用研究
张林飞, 张杨睿, 高 霖,
辊压机由于高效节能的特点在粉磨作业中被广泛应用,但是对其生产情况的预测却缺少一套简便可靠的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测定物料挤压功指数的易碎性试验方法,模拟辊压机等料床粉碎设备的闭路循环工艺,具有操作简便、用料少的优点,并能准确评估物料破碎难易程度;进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料床粉碎的挤压功指数计算公式,可用来对辊压机的生产波动预测、效率评价和生产调控等提供理论依据,对于料床粉碎技术的基础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践价值.
2025 Vol. 0 (9): 45- [摘要] ( 17 ) HTML (1 KB)  下载 PDF (1709 KB)  ( 0 )
50 新型窑尾塔架结构体系受力分析
董天舒, 黄鹏飞, 胡 波
水泥窑尾预热器塔架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重要载体,主体为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为节约钢材和混凝土用量,对原窑尾塔架结构体系抽掉两个边跨各一根柱,提出一种新型窑尾塔架结构体系。本文通过有限元模拟,对原、新两种窑尾塔架结构体系开展了6度、7度和8度抗震设防烈度及不同荷载组合工况下的受力分析对比,为新窑尾塔架结构体系的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对新窑尾塔架结构体系的进一步优化提出了合理建议。
2025 Vol. 0 (9): 50- [摘要] ( 14 ) HTML (1 KB)  下载 PDF (2709 KB)  ( 0 )
54 矿渣在窑尾五级下料管中加入试验实践
许小利, 高军伟, 褚 伟, 朱小泉, 林 伟
通过在预热器五级下料管中掺加不同掺量矿渣,观察其对生料易烧性、熟料产质量、回转窑热工制度的影响。随着矿渣掺量的增加,出窑熟料烧失量逐渐降低,28 d抗压强度增进明显,改善了生料易烧性。而且经济效益非常可观,矿渣不经过生料配料和磨机粉磨,不产生粉磨电耗,直接经C5下料管入窑煅烧,变相增加熟料产量,降低实物煤耗。
2025 Vol. 0 (9): 54- [摘要] ( 14 ) HTML (1 KB)  下载 PDF (1598 KB)  ( 0 )
56 浅析石油焦对熟料质量的影响
刘慧霞, 张智慧, 董紫怡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水泥企业减少碳排放是必然趋势,因此替代燃料在熟料生产中的应用,是必须研究的内容。经研究发现,石油焦可以作为替代燃料在水泥煅烧中使用,可以有效降低煤耗和碳排放强度,减少对煤炭资源的消耗,降低水泥生产企业的成本。本文以实例探讨了使用中的主要技术难点及调整措施,研究了不同掺量石油焦下的生料质量和配料变化以及不同掺量对燃料粉磨的影响,熟料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采用石油焦替代煤炭煅烧熟料,在技术上实现部分替代或完全替代原煤是可行的,在高能耗的水泥生产中采用石油焦为燃料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和现实意义。
2025 Vol. 0 (9): 56- [摘要] ( 18 ) HTML (1 KB)  下载 PDF (1376 KB)  ( 0 )
       生产设备
58 水泥熟料企业调配站料仓稳料改造实践
饶 锐, 蒋泽宇, 杨继承, 陈长燕
窑线企业调配站各料仓按配比要求稳定下料是保证熟料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为进一步稳定调配站原材料下料,提高产品质量,杜绝料仓清堵作业,我公司对调配站铁质材料仓和铝质材料仓进行了稳料改造。改造后配料稳定性显著提升,仓内无明显积料情况,改造效果良好。
2025 Vol. 0 (9): 58- [摘要] ( 15 ) HTML (1 KB)  下载 PDF (1770 KB)  ( 0 )
61 胶带斗提漏油和跑偏问题的解决
秦学恒
我厂5 000 t/d生产线两台波特兰胶带斗式提升机,分别用于生料产品进入生料均化库和入窑系统。运行两年生产中产量接近能力上限及小幅度超产状态。尾轮轴承座漏油和头轮包胶滚筒磨损导致斗提的胶带跑偏的两个设备部位隐患的风险较高和维修次数较多。通过损坏原因分析,对对应部位的结构进行改进和增加调整装置,较好地解决了以上两个问题。
2025 Vol. 0 (9): 61- [摘要] ( 15 ) HTML (1 KB)  下载 PDF (1766 KB)  ( 0 )
65 柱钉形状对辊面力学状态影响的分析
李国友
延长辊面寿命是辊压机技术提升的主要方面之一,硬质合金柱钉对于辊面寿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根据辊压机设计参数和工况条件,对棱柱形柱钉和腰鼓形柱钉辊面进行计算模拟,得到了辊面应力状态分布情况,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棱柱形柱钉辊面受力状态和最大应力值明显优于腰鼓形柱钉辊面。
2025 Vol. 0 (9): 65- [摘要] ( 13 ) HTML (1 KB)  下载 PDF (1291 KB)  ( 0 )
       智能控制
67 数据驱动的水泥生产过程工况智能识别方法综述
王超华, 徐彬梓, 王松华, 沈江平, 张舒雯, 陶 亮, 李 炜, 刘茂山, 王 春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过程是一个高度复杂且能耗密集的工业生产过程,涉及包括“两磨一烧”在内的多个环节。考虑到水泥生产过程所特有的多因素、多扰动、慢时变、大惯性、非线性、强耦合、高模糊性等特点,在工业智能化发展趋势下,如何利用海量工业数据自主自适应识别水泥生产过程中的各类工况,并以此实现工艺优化与节能减排,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首先综述了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过程的基本流程和工况识别的需求与挑战,并从工况识别常规步骤出发系统性地总结和阐述了各环节中面向水泥生产过程的常用方法。最后,给出了相关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2025 Vol. 0 (9): 67- [摘要] ( 12 ) HTML (1 KB)  下载 PDF (2130 KB)  ( 0 )
73 智能化水泥粉磨系统一键启停功能设计
刘 军
为了让水泥粉磨系统达到设计的先进性和高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所有设备的能力,对水泥粉磨系统进行自动化改造,实现一键启停功能。一键启停可以代替操作人员对水泥粉磨系统进行启动或停机控制,不仅可以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还可以保证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025 Vol. 0 (9): 73- [摘要] ( 15 ) HTML (1 KB)  下载 PDF (2130 KB)  ( 0 )
75 数智化构建水泥余热发电效能评价系统技术路线探讨
武文浩
水泥余热发电系统效率评价依赖吨熟料发电量等传统指标,存在与窑系统热量关联度不高等问题。余热发电热电转换效率概念可准确反映时段内热量获取与发电效能,支持机组横向对比与标准评估。基于此,可通过数字智能手段构建效能评价系统。本文提出技术路线并以 5 000 t/d生产线配套机组参数开展初步路演,验证系统助力精细化管理的可行性。
2025 Vol. 0 (9): 75- [摘要] ( 36 ) HTML (1 KB)  下载 PDF (1775 KB)  ( 1 )
       水泥基材料
78 钢箱梁桥面铺装用PE-ECC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张永圣, 张 林, 赵明亮, 郭保林, 亓林霆, 姜瑞双,
为解决钢箱梁桥面铺装中水泥基材料的脆性大、抗拉强度低、易开裂等问题,本研究采用聚乙烯(PE)纤维制备了桥面铺装用ECC,并掺加硅灰提高PE纤维的分散性,试验研究了ECC的工作性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E纤维在基体中分布均匀,28 d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分别为72.2 MPa、4.15 MPa和14.9 MPa,薄板极限挠度达57.57 mm并伴随多缝开裂行为,PE-ECC表现出良好的延性,各项性能满足桥面铺装材料的设计要求。
2025 Vol. 0 (9): 78- [摘要] ( 13 ) HTML (1 KB)  下载 PDF (2268 KB)  ( 0 )
82 石灰石粉取代粉煤灰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牛茂威, 白延平, 杨 翔, 曾 亮
研究了石灰石粉取代粉煤灰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并对混凝土工作性能、抗压强度和抗碳化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石灰石粉掺量和细度对混凝土工作性能产生影响,较细的石灰石粉可以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但含气量略有增加,凝结时间相对影响较小;较粗的石灰石粉掺入后对混凝土各龄期强度均不利,掺入40%比表面积813 m2/kg石灰石粉时混凝土抗压强度最高;掺入适量磨细的石灰石粉可以提高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研究认为,通过磨细可以有利于扩大石灰石粉使用量,但应注重对混凝土长期性能的影响。
2025 Vol. 0 (9): 82- [摘要] ( 19 ) HTML (1 KB)  下载 PDF (1485 KB)  ( 0 )
85 胶凝组分对水泥基修补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
张舒雅, 宋旭艳
为解决普通硅酸盐水泥所制备出修补砂浆工作性能受限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在普通水泥的基础上,引入硫铝酸盐水泥以及无水硬石膏,使其组成三元胶凝体系,探究胶凝材料组分对修补砂浆性能的影响。通过设计不同配比的胶凝材料,采用凝结时间测定、力学强度测试以及等温量热法等试验方法,分析各组分掺量对修补砂浆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水化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掺量在65%~70%,无水硬石膏的掺量在10%~15%时,能够优化砂浆的凝结时间,使砂浆的早期强度和长期强度得以提高,从而增强修补砂浆的整体性能。同时还可以有效改善其水化特性,为修补材料的优化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2025 Vol. 0 (9): 85- [摘要] ( 19 ) HTML (1 KB)  下载 PDF (1692 KB)  ( 0 )
       混凝土应用
89 城建工程给排水施工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勾 星
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建工程质量,本文以某城市的改造工程为例,通过对城市排水系统的主要内容以及混凝土结构施工要求进行分析,结合文献分析法,对给排水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进行了全面分析,其中包括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和沟槽开挖、材料性能、管道铺设与安装、验收施工等内容。最后对给排水施工中混凝土结构施工管理要点进行了分析,包括管道安装、混凝土防腐与保温、给水设备安装等内容。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结构施工能够有效提升给排水工程质量,因此在实际施工中需要重视混凝土材料的选用以及管道铺设等技术的应用。
2025 Vol. 0 (9): 89- [摘要] ( 17 ) HTML (1 KB)  下载 PDF (1334 KB)  ( 0 )
92 农村公路混凝土路面修复技术及水泥混凝土配比优化方法
马建军
为了提高农村公路混凝土路面修复效果并优化水泥配比,本文以宁夏吴忠农村公路修复工程为例,分析了该路段的病害现状及成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修复技术和水泥配比优化方案。通过采用改性环氧树脂修补法和高强聚合物砂浆填补技术修复裂缝,利用高流动性水泥基灌浆材料处理露骨区域,并引入双组分聚氨酯注浆材料加固沉降区域,进一步改善了路面强度与耐久性。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分别提高了12%和10%,且施工工作性表现优秀。采用该修复技术和水泥配比优化方案能够有效提升农村公路的修复质量和耐久性,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环保效益。
2025 Vol. 0 (9): 92- [摘要] ( 16 ) HTML (1 KB)  下载 PDF (1411 KB)  ( 0 )
95 混凝土模块化集成建筑设计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的应用
徐兴雨, 卲泓钰, 葛贵溪
为了早日实现城市化建设战略目标,实现翻新改造城市中老旧小区住房的目的,本文以某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为例,通过介绍老旧小区住房改造的难点等相关内容,提出混凝土模块化施工设计方案,为城市化更新过程中老旧小区改造提供了有效的帮助。通过对混凝土模块化集成建筑技术的阐述和研究,混凝土模块化集成建筑技术在我国城市化建设老旧小区改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提升存量住房的质量,还能够借助推动建筑行业的工业化发展,实现在工程内完成混凝土建筑模块的加工生产,并配合现场施工,能一定程度上降低工程改造成本,并降低施工现场作业量,减少对老旧小区生态环境的破坏,有效减少施工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2025 Vol. 0 (9): 95- [摘要] ( 13 ) HTML (1 KB)  下载 PDF (1394 KB)  ( 0 )
98 特定条件下的市政桥梁混凝土箱梁施工方法
汪军辉
为了提升盐碱滩涂地复杂环境下桥梁施工的安全性与经济性,本文以山东无棣某进站桥梁工程为例,通过介绍原设计满堂架支撑方案的不足,创新性地提出了土膜台座支撑方案,该方案通过回填压实地基、预压试验、台座施工等技术手段,确保了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研究得出,优化后的土膜台座方案不仅在工期上缩短了约15 d,减少了施工成本约20%,而且在保护地下管线的安全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通过严格的预压试验和地基处理,该方案有效控制了地基沉降,确保了施工质量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土膜台座方案在该项目条件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经济性,能够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2025 Vol. 0 (9): 98- [摘要] ( 16 ) HTML (1 KB)  下载 PDF (1755 KB)  ( 0 )
101 混凝土公路桥梁结构变形检测中机器视觉技术的应用方法研究
杨金星
针对公路混凝土桥梁结构变形检测中传统方法精度低、耗时长的问题,本文以某大桥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公路混凝土桥梁结构变形检测方法,通过高精度深度相机进行图像采集,结合图像预处理、二值化处理、边缘提取与变形量计算等技术,能够精准地检测桥梁结构的变形情况,通过对比实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不同信噪比条件下检测误差保持在2.0~2.5 mm,检测时间仅为0.56 s,显著优于传统方法,且检测准确度始终高于90%,最高可达99.27%。本文为桥梁变形检测提供了一种智能化、高精度的解决方案,该方法具备高精度、低误差、快速检测和强抗噪能力,表现出优异的检测效果,特别是在复杂环境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025 Vol. 0 (9): 101- [摘要] ( 15 ) HTML (1 KB)  下载 PDF (1551 KB)  ( 0 )
104 冻融与交通荷载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影响研究
雷 钰
冻融循环和交通荷载对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裂缝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本研究以某北方省份的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为例,分析冻融循环、交通荷载和联合作用对裂缝形成和扩展的影响。采用现代监测技术,揭示裂缝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冻融循环和交通荷载的关系。研究发现冻融作用使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缝扩大,交通荷载尤其是重型车辆的压迫作用加快了裂缝的扩展。冻融与交通荷载的联合作用使裂缝的形成和扩展更为严重,特别是在车道中心和交叉口区域。本研究为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维护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也为相关领域的工程实践提供了借鉴。
2025 Vol. 0 (9): 104- [摘要] ( 12 ) HTML (1 KB)  下载 PDF (1295 KB)  ( 0 )
107 近场地震动下高性能混凝土框架结构倒塌机理与抗倒塌设计
孙嘉良, 张兰林
为了提升装配式住宅的施工效率与结构耐久性,本文以四川成都市某装配式住宅小区工程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高性能水泥基材料在墙板、楼板等关键预制构件中的应用效果,提出集成化施工方案。工程选用高强、自密实及纤维增强混凝土材料,使构件抗压强度提升20%、抗裂性能提升30%,施工误差控制在±1 mm,整体工期缩短约30%。同时,通过工厂预制与现场装配相结合的方式,显著减少施工湿作业与模板使用,提高绿色施工水平。施工过程中应用BIM辅助排布与吊装路径优化,有效降低人力投入与施工风险。研究结果表明:高性能水泥基材料在湿热气候条件下仍具优异的物理稳定性与结构耐久性,能显著提升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建造效率与长期运行性能。
2025 Vol. 0 (9): 107- [摘要] ( 11 ) HTML (1 KB)  下载 PDF (1406 KB)  ( 0 )
110 自密实混凝土在复杂节点施工中的应用与实践
董吉鹏
为解决超高层建筑复杂节点施工中混凝土密实性差、钢筋阻滞严重等问题,本文以南京326 m超高层项目为例,针对核心筒-框架梁、斜柱及钢混组合节点的施工难点,提出“双掺矿物掺合料+梯度浇筑+智能监测”集成施工方案。通过优化胶凝材料体系(Ⅱ级粉煤灰+S95矿粉双掺)、实施梯度泵送工艺(12~15 m3/h)及植入物联网监测技术,形成复杂空间混凝土自密实成型技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节点区混凝土密实度达98.7%,施工效率提升55%,钢混界面脱空率动态感知精度±0.5 mm,结构荷载性能较传统工艺提升42%,材料损耗率降至2.4%。该技术体系有效解决了密集钢筋阻滞、模板侧压失衡及界面黏结薄弱难题,并实现建筑垃圾减排460 t,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2025 Vol. 0 (9): 110- [摘要] ( 12 ) HTML (1 KB)  下载 PDF (1415 KB)  ( 0 )
113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高性能水泥基材料的适用性研究
毕泗华, 满全路
为了提升装配式住宅的施工效率与结构耐久性,本文以南京市江宁区某装配式住宅项目为研究对象,结合工程实际,通过系统介绍高性能水泥基材料在关键构件中的应用特点,分析其物理性能、化学稳定性、环境适应性与经济性,提出了集“材料性能提升—构件精度优化—施工流程控制”于一体的集成化设计与施工方案。项目采用高强、自密实及纤维增强混凝土等材料,使预制构件抗压强度提升20%以上,墙板抗裂性能提高30%,施工误差控制在±1 mm,整体施工周期缩短约30%。研究结果表明:高性能水泥基材料在严苛气候条件下仍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结构稳定性,其在提升构件性能、加快施工进度、降低维护成本等方面表现显著,能够有效推动装配式建筑的高质量发展。
2025 Vol. 0 (9): 113- [摘要] ( 14 ) HTML (1 KB)  下载 PDF (1891 KB)  ( 0 )
116 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机理及控制措施#br#
常旭东, 何 鑫, 孙西文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的裂缝问题严重影响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和耐久性能。本文以松花江上游某水电站大坝工程为例,通过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深入分析了混凝土裂缝的形成机理,揭示了温度应力、荷载变形及材料性能劣化的耦合作用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配合比优化设计、智能化温控与分层浇筑、多层防护协同养护等创新性控制措施,实现了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有效控制,为寒区水利工程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2025 Vol. 0 (9): 116- [摘要] ( 8 ) HTML (1 KB)  下载 PDF (1610 KB)  ( 0 )
119 基于深度学习的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智能检测与修复决策
何林艳
随着交通流量增长与道路服役年限增加,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检测与修复成为保障道路安全的关键。本文基 于深度学习技术,深入研究沥青路面裂缝智能检测与修复决策。首先介绍AI与跨文化交际教学的理论与技术基础,为后续研究奠基;接着构建并优化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裂缝检测模型,设计多尺度特征融合机制提升检测精度;随后建立裂缝等级评估体系,结合多因素设计智能修复决策模型。最终通过某城市主干道案例,验证整套技术体系显著提升路面养护效率与质量,为道路养护智能化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2025 Vol. 0 (9): 119- [摘要] ( 12 ) HTML (1 KB)  下载 PDF (1364 KB)  ( 0 )
122 混凝土灌注桩成桩质量缺陷分析与处理对策
黄海丽
混凝土灌注桩作为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基础中的重要结构,其成桩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整体安全与稳定性。本文系统分析了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四类质量缺陷,包括桩身完整性缺陷、承载力不足、桩位偏差及桩顶标高不足,深入剖析了各类缺陷的成因,如成孔工艺不当、混凝土浇筑失控、测量偏差等。针对不同类型缺陷,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处理对策,并通过工程案例对缺陷处理方法的可行性与效果进行了验证,以期提升灌注桩质量,确保基础结构安全。
2025 Vol. 0 (9): 122- [摘要] ( 10 ) HTML (1 KB)  下载 PDF (1389 KB)  ( 0 )
125 高抗渗混凝土在地下市政管廊工程中的应用性能研究
兰昊珏
高抗渗混凝土凭借优良的密实性和耐久性能,在地下市政基础设施中的应用价值日益凸显。本文以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高抗渗混凝土的材料组成、抗渗机制与力学性能,结合预制构件的工厂化生产与现场拼装工艺,探讨其在复杂地下环境中的适应性与实际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通过优化配合比与构造设计,构件在抗压强度、抗渗等级及耐久性能方面均达到或优于设计标准,预制节段拼装精度高,接缝防水处理有效,整体结构运行稳定
2025 Vol. 0 (9): 125- [摘要] ( 13 ) HTML (1 KB)  下载 PDF (1644 KB)  ( 0 )
128 高层厂房建筑混凝土施工裂缝防治技术研究
林小雄
为解决高层厂房建筑混凝土施工存在的裂缝,以深圳宝安江碧环保科技创新产业园项目为工程案例,针对其大跨度、高荷载、严防腐等技术难点,系统研究高层工业建筑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成因与防治技术。通过优化材料配比、精细化施工工艺、强化温控养护及结构设计协同等措施,有效控制了裂缝产生,为同类工程提供实践参考。
2025 Vol. 0 (9): 128- [摘要] ( 13 ) HTML (1 KB)  下载 PDF (1484 KB)  ( 0 )
131 高填方地基桩基施工中水泥注浆固结技术的工程实践与优化
李 俊
为解决高填方地基桩基施工中成孔易塌孔、土体稳定性差等难题,本文结合重庆轨道交通六号线大竹林车辆段工程实践,构建水泥注浆固结技术实施体系。阐述工艺参数动态设计、标准化施工流程及装备材料优化配置,建立多维度质量管控与异常工况处理机制,形成技术经济优化决策模型。实践表明,该技术可有效提升高填方土体固结度,保障桩基成孔质量与施工安全,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2025 Vol. 0 (9): 131- [摘要] ( 14 ) HTML (1 KB)  下载 PDF (1419 KB)  ( 0 )
134 TB水电站大坝碾压混凝土智能温控施工与管理
庞巨成
碾压混凝土施工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施工经验,近年来在多个大型水电站中普遍应用,碾压混凝土以其低胶凝材料用量、高粉煤灰掺量的特点,在混凝土温度控制方面优势明显,本文结合TB水电站大坝碾压混凝土施工实际,介绍了从碾压混凝土生产、浇筑全过程的温控措施,供众施工同仁阅鉴参考。
2025 Vol. 0 (9): 134- [摘要] ( 13 ) HTML (1 KB)  下载 PDF (1410 KB)  ( 0 )
137 海洋环境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及其防护措施的研究
王 强
海洋环境中混凝土结构面临氯离子侵蚀、硫酸盐作用、冻融循环等多重劣化因素,其耐久性问题直接影响工程安全与使用寿命。本文系统研究海洋环境下混凝土结构的劣化机理,通过氯离子扩散系数测试、加速碳化试验等方法构建耐久性评价体系,提出涵盖材料优化、表面防护、电化学保护及智能自愈合技术的综合防护方案,以期为海洋工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与维护提供技术参考。
2025 Vol. 0 (9): 137- [摘要] ( 12 ) HTML (1 KB)  下载 PDF (1747 KB)  ( 0 )
140 高架路水泥混凝土抗裂性能提升技术探讨
王建军
本文探讨了高架路水泥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抗裂性能提升技术。裂缝成因方面,原材料质量、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以及环境因素均会对裂缝产生有显著影响。为提升抗裂性能可采取配合比设计改进技术,如优化水泥用量、水灰比等;运用外加剂应用技术,合理使用引气剂、膨胀剂和纤维材料等;以及施工工艺优化技术,包括合理浇筑、振捣操作等。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可有效减少高架路水泥混凝土裂缝,提高其抗裂性能,保障道路的安全与耐久性。
2025 Vol. 0 (9): 140- [摘要] ( 14 ) HTML (1 KB)  下载 PDF (1347 KB)  ( 0 )
143 赤泥在地聚物、水泥和混凝土中的应用进展
王善烨, 陈 磊, 于树志, 黄飞婷, 王增军
赤泥是氧化铝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碱性固体废弃物,其大量堆存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本文系统概述了赤泥在地质聚合物、水泥和混凝土领域应用的进展,重点探讨了赤泥制备地质聚合物、制备水泥和配制混凝土等方面的性能特点和应用现状。分析表明,赤泥通过与其他工业固废协同利用,可有效提高固体废弃物的大规模消纳。在混凝土应用中,赤泥中的重金属得到有效固化,重金属浸出浓度符合限值要求。本文最后对赤泥资源化利用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推动赤泥的绿色高效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2025 Vol. 0 (9): 143- [摘要] ( 16 ) HTML (1 KB)  下载 PDF (1347 KB)  ( 0 )
146 基于50 mm直径超小芯样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分析        
卢孔镇
针对装配式建筑中薄壁构件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的难题,文章提出了基于50 mm直径超小芯样的检测方法,并通过对比标准立方体试件与传统芯样的强度数据进行验证。实验结果显示,超小直径芯样的强度呈现“先降后升”趋势,42 mm芯样平均强度为36.7 MPa,30.5 mm芯样为42.5 MPa,但离散性较大,变异系数高达0.266。结果表明,超小直径芯样在严格控制样本量和加工精度的前提下,可作为薄壁构件强度检测的可行手段
2025 Vol. 0 (9): 146- [摘要] ( 14 ) HTML (1 KB)  下载 PDF (1284 KB)  ( 0 )
149 高寒地区水工混凝土冬季施工关键技术及质量控制
皮进勇
水利工程作为基础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对于高寒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生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冬季施工中由于恶劣气候影响,致使水工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凝结时间延长、强度增长缓慢且易遭受冻害,传统施工技术难以保障工程质量与安全。为确保冬季混凝土施工质量,提高水利工程的耐久性和可靠性,本文结合某具体水利枢纽工程,结合工程所在地的气候和地质条件选择采用暖棚法结合电加热养护法的施工方案,同时在混凝土施工中还需要做好混凝土材料的合理选择和配合比优化,尽可能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并且在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和养护等各施工环节也需要落实相关技术要点,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尽可能降低冬季低温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以满足水利工程混凝土质量要求。
2025 Vol. 0 (9): 149- [摘要] ( 12 ) HTML (1 KB)  下载 PDF (1284 KB)  ( 0 )
152 建筑水泥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实践
马占龙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质量备受关注,文章以某建筑项目的水泥混凝土工程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混凝土施工的各个环节,其中包括原材料控制、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质量检测等方面,并提出了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目的在于通过优化混凝土配比、规范施工流程、加强检验检测等手段,全面提升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从而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耐久性和使用性能
2025 Vol. 0 (9): 152- [摘要] ( 12 ) HTML (1 KB)  下载 PDF (1366 KB)  ( 0 )
155 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技术
张骏首, 商和松, 李建锋, 马冬冬, 李德民
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因水化热集中与结构厚重等特点,极易产生温度裂缝并严重影响工程耐久性与结构安全。本文以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工程实践为基础,围绕承台混凝土和电梯井混凝土两个典型构件,研究温度控制与施工工艺及养护措施等关键技术,采用分层浇筑和冷却水管以及合理设置施工缝等手段有效抑制裂缝发展。研究结果表明精细化施工控制与技术匹配措施能显著减少裂缝风险,为类似工程提供可借鉴的裂缝控制路径。
2025 Vol. 0 (9): 155- [摘要] ( 12 ) HTML (1 KB)  下载 PDF (1623 KB)  ( 0 )
158 公路桥梁建设中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
石 华
本文重点分析了复杂地形条件下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中的关键技术以及相关质量控制要点。工程采用分阶段施工方案,将主跨拱肋分为 12 个节段,整个工程分为钢管拱肋制作、吊装、合龙与体系转换及混凝土施工等多个环节。在工程开始前需要先做好技术培训、场地硬化、设备检查、原材料检验等准备工作,并设置好高精度测量控制网;而在施工过程中,则需要做好对各工艺环节技术要点的控制,比如钢管拱肋制作需严格控制下料精度、卷制曲率及焊接质量、吊装施工前需要先做好荷载组合和主打安全系数的验算、合龙施工需要严格按照“低温合龙” 要求进行等方面的控制。与此同时,在施工期间需要全面落实质量控制策略,做好对原材料、各分项工程、测量等环节的检测与控制,切实保证工程质量的合格达标。
2025 Vol. 0 (9): 158- [摘要] ( 12 ) HTML (1 KB)  下载 PDF (4233 KB)  ( 0 )
       职称评审必备要件
999 2025年9期职称评审要件
2025 Vol. 0 (9): 999- [摘要] ( 16 ) HTML (1 KB)  下载 PDF (13592 KB)  ( 8 )
合作企业
版权所有 © 2015 《水泥》杂志社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7690号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6011385号-53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