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区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RSS
Email Alert
    期刊信息

月刊,1974年创刊
主管机关: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主办单位: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
     究所
主  任:王新频
主  编:胡如进
副  主  编:王新频,张 迪
编辑出版:《水泥》编辑部
地  址:北京朝阳区管庄
编辑部电话:(010)65767042
           51164621
广告部电话:(010)65765526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朝工商广登字
        20170026号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国内发行:北京报刊发行局
订  购 处: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2-325
刊  号:ISSN 1002-9877
     CN 11-1899/TQ

2025年 0卷 04期
刊出日期:2025-04-10

试验研究
生产技术
生产设备
收尘环保
智能控制
电气控制
当月整期下载
双碳专题
水泥基材料
职称评审必备要件
混凝土应用
 
       当月整期下载
0 2025年4月整版电子书
2025 Vol. 0 (04): 0- [摘要] ( 45 ) HTML (1 KB)  下载 PDF (32873 KB)  ( 2 )
       试验研究
1 基于等温传导量热法的铁铝酸盐水泥体系水化特性与其宏观性能间的相关性研究
周莉娟, 秦伶俐, 郭俊萍, 曾 平, 王志宇
采用等温传导量热法测定了铁铝酸盐水泥体系的水化放热速率和水化放热量,研究了其水化放热特性与其宏观性能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单掺石灰石的铁铝酸盐水泥体系中,随着石灰石掺量增大,所制水泥的初、终凝时间延长,不同龄期的抗压强度和7 d累积放热量均呈下降趋势;复掺石灰石和矿渣的铁铝酸盐水泥体系中,随着矿渣掺量增大,相应所制水泥的凝结时间呈先延长后缩短再延长的趋势,而强度和7 d累积放热量均呈先降后升再降趋势。铁铝酸盐水泥体系的抗压强度与其相应龄期的累积水化放热量呈线性正相关性,其凝结时间与7 d累积水化放热量间呈线性负相关性
2025 Vol. 0 (04): 1- [摘要] ( 25 ) HTML (1 KB)  下载 PDF (1345 KB)  ( 0 )
       双碳专题
5 水泥行业碳捕集与利用技术进展 Hot!
杨 轩, 纪烈勇, 刘晓辉, 高燕飞
我国水泥行业CO2排放量是仅次于电力、钢铁的排放大户。为顺利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减少水泥行业中的二氧化碳排放迫在眉睫。本文综述了水泥工业中现有的工业级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如化学吸收法、纯氧燃烧法、直接分离法和钙循环法,以及水泥行业碳利用方法,如矿物碳酸化、CO2养护混凝土和CO2强化再生骨料,并对水泥行业碳捕集和利用的未来发展和结合进行了展望
2025 Vol. 0 (04): 5- [摘要] ( 25 ) HTML (1 KB)  下载 PDF (1357 KB)  ( 0 )
10 各国混凝土行业脱碳策略与低碳混凝土技术研究
宁 夏, 杨 莉, 孙继成
近年来,由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增加,影响了我们的生存环境,全球都在倡议碳减排,混凝土行业也在为实现各国国家层面上的承诺而努力。本文整理了各国关于混凝土行业脱碳的计划和技术路径,分析不同国家在实现低碳目标及技术上的差异,以期为我国混凝土行业的低碳转型提供参考。
2025 Vol. 0 (04): 10- [摘要] ( 14 ) HTML (1 KB)  下载 PDF (1844 KB)  ( 0 )
       收尘环保
15 水泥窑SCR脱硝与余热锅炉一体化技术 Hot!
张福滨, 邹军辉, 宋庆倍, 汪佳杰, 谢 华, 刘忠成, 董浩然, 丁开翔, 罗 婷
根据行业导向,目前水泥窑窑尾烟气在进行余热回收的同时,也需要进行超低排放脱硝处理。本文介绍了水泥窑SCR脱硝塔与余热锅炉一体化技术,其优点是使工艺流程更简洁、节约占地、节约投资,提高余热回收效率及烟气处理效率。
2025 Vol. 0 (04): 15- [摘要] ( 28 ) HTML (1 KB)  下载 PDF (1397 KB)  ( 1 )
       生产技术
19 燃煤高替代率下窑系统风量优化控制策略研究 Hot!
喻 罡, 黄 胜
水泥生产大规模应用替代燃料节能减碳,引起窑系统内一氧化碳浓度波动加剧,过量供风则增加了能耗。基于热平衡分析与实践测试数据,本文系统性地提出了一种针对燃煤高替代率条件下,允许适度不完全燃烧的高温风机优化控制方法。实践证明,通过优化调控系统一氧化碳与氧气浓度,精细化供风,有效提升了工厂的能效
2025 Vol. 0 (04): 19- [摘要] ( 30 ) HTML (1 KB)  下载 PDF (2115 KB)  ( 0 )
24 气凝胶隔热材料在水泥行业的应用实践
刘光彦, 焦继先, 许立智, 郭世俊
随着“双碳”政策深入落实和GB 16780—2021《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的执行,节能降碳、绿色发展、降本增效,成为水泥行业的主旋律,也是水泥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YD公司在降低水泥窑预热器系统表面散热损失方面需求强烈。本文介绍了在YD公司两条3 000 t/d水泥生产线上,采用新型气凝胶隔热材料,在三次风管、外挂分解炉顶盖等部位替代硅钙板等传统隔热材料。通过与传统隔热材料在使用前后施工方案、表面温度、散热量、经济效益等指标对比,证明了气凝胶隔热材料在水泥生产线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和较高的性价比,并对使用中的不足进行了评述
2025 Vol. 0 (04): 24- [摘要] ( 23 ) HTML (1 KB)  下载 PDF (1770 KB)  ( 1 )
27 窑三次风管耐火材料施工改造
李 强, 杜晶晶, 王亚维, 栗永刚, 刘晓飞
5 000 t/d水泥生产线在正常运行期间,分解炉下部至篦冷机一段之间的三次风管内的温度在900~1 100 ℃,长期的运行实践证明,传统的保温措施造成三次风管的散热损失较大,为降低三次风管散热损失,进行了耐火材料施工改造。改造后,三次风管外部温度由170 ℃降低到80 ℃左右,三次风管窑头、窑尾端温差下降了40 ℃,保温效果明显,且熟料实物煤耗下降了2 kg/t,节煤效果明显。
2025 Vol. 0 (04): 27- [摘要] ( 17 ) HTML (1 KB)  下载 PDF (1366 KB)  ( 0 )
29 余热发电和烧成系统配合调整思路 Hot!
安国勇
介绍了余热发电与熟料生产的工艺关系,对余热发电和烧成系统配合调整思路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余热发电与熟料生产的工艺调整的建议,要在余热发电和熟料生产找到一个平衡点,在不增加生产成本的前提下充分合理利用余热。
2025 Vol. 0 (04): 29- [摘要] ( 14 ) HTML (1 KB)  下载 PDF (1104 KB)  ( 0 )
32 一次处理烧成带厚窑皮的经验
郑占锋, 赵长青
我公司二线5 000 t/d熟料生产线为降低煤耗采用低硅酸率配料。开窑挂窑皮期间,烧成带出现厚窑皮现象,在保持硅酸率不变的情况下处理厚窑皮,通过调整操作参数及熟料饱和比等措施,将烧成带窑皮恢复到理想状态,为维护正常煅烧提供了经验。
2025 Vol. 0 (04): 32- [摘要] ( 17 ) HTML (1 KB)  下载 PDF (2488 KB)  ( 0 )
       生产设备
35 十字棒式篦冷机漏灰漏料原因分析与改进
王夫华, 王九龙, 邓修宏
十字棒式篦冷机生产中的主要问题是漏灰漏料,针对几种生产情况推荐了解决方案。二段篦床进料端漏料,加垫片调整U形板和密封板间隙,加大U形板与挡墙缓冲距离;篦床和驱动板磨损导致间隙变大漏料,调整驱动板和C型密封间隙;驱动板变形导致漏料,拆除十字棒和U形板调整滑轨直线度;两段驱动板之间的间隙过大漏料,采用改进的T形密封结构形式,降本增效
2025 Vol. 0 (04): 35- [摘要] ( 9 ) HTML (1 KB)  下载 PDF (1462 KB)  ( 0 )
37 HFX-M新型生料选粉机的应用
宋传杰
生料选粉机是生料辊压机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而目前的生料制备系统在细度控制、阻力以及电耗等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痛点。采用生料细度控制关键技术的HFX-M新型生料选粉机在实际应用中体现出明显的优势,该技术不仅在大型生料选粉机的应用上达到了先进的技术指标,在小型生料选粉机及在线技改项目中同样体现出明显的优势。
2025 Vol. 0 (04): 37- [摘要] ( 16 ) HTML (1 KB)  下载 PDF (1534 KB)  ( 0 )
40 利用电热风机水泥磨内加热的实践
曹 勤, 刘志纯, 张昌煜, 易 波, 陈 亮
粉磨低温熟料时,在水泥磨头增加电热风机,通过加热磨内研磨体与物料,使磨尾出口温度保持在80~90 ℃,可以提高粉磨效率,节能降耗效果明显。可为粉磨堆棚低温熟料或者冬季熟料温度大幅降低等工况提供一种简单的节能增效方法
2025 Vol. 0 (04): 40- [摘要] ( 25 ) HTML (1 KB)  下载 PDF (1165 KB)  ( 1 )
42 声波成像仪在水泥生产管道漏风点检测中的应用
林 希
水泥生产线管道漏风对于水泥生产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但长期以来却缺乏行之有效的漏风点检测方法。当管道出现漏风点时,气体会从泄漏处喷出或吸入,产生特定的声音。声波成像仪利用麦克风阵列波束形成技术对声源进行分析获取声源分布数据,确定声波的来源方向和位置,从而在三维空间中准确地定位声源,也就确定了漏风点。利用声波成像仪发现并定位管道漏风点对于水泥厂的生产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25 Vol. 0 (04): 42- [摘要] ( 12 ) HTML (1 KB)  下载 PDF (1336 KB)  ( 0 )
       电气控制
44 水泥窑常见电气故障的分析与处理
蔡 栋, 吕永亮, 孙成荣
为了实现水泥生产的稳定高效运行,快速整改系统中可能出现的电气设备事故隐患,本文从PH锅炉入口阀门开关故障、窑尾喂料转子秤跳停故障、煤磨跳停故障、篦冷机2615风机跳停故障四个方面分析、处理系统中的电气故障,结合故障不断学习、掌握相关的电气知识和注意事项,加强电气设备管理,减少了类似电气事故的发生。
2025 Vol. 0 (04): 44- [摘要] ( 19 ) HTML (1 KB)  下载 PDF (1428 KB)  ( 1 )
47 装配式配电室在煤磨系统的应用
张意舒
介绍装配式配电室在煤磨系统中的应用,以及在安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并比较装配式配电室和传统混凝土配电室的优缺点,以供广大业主及设计、施工人员参考。
2025 Vol. 0 (04): 47- [摘要] ( 15 ) HTML (1 KB)  下载 PDF (2030 KB)  ( 0 )
       智能控制
49 基于S7-200 SMART的砂浆线的自动化改造
李红卫
某砂浆线生产设备落后,配料依靠人工称量,设备启停均是现场操作,生产数据采用人工纸质记录。为此设计了一套以S7-200 SMART为控制核心,WinCC设计上位机操作界面,实现了标称、配料、生产的自动化控制,并且利用VBS脚本开发出生产日报表,满足了生产需求。
2025 Vol. 0 (04): 49- [摘要] ( 14 ) HTML (1 KB)  下载 PDF (1619 KB)  ( 0 )
       水泥基材料
53 混凝土防裂剂的研究进展
赵江坤, 李 翔, 郁先哲, 黄齐茂
混凝土防裂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材料,可以有效地防止混凝土开裂,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本文将对混凝土防裂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涵盖防裂剂的作用机理、类型、性能评价方法以及应用等方面,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2025 Vol. 0 (04): 53- [摘要] ( 12 ) HTML (1 KB)  下载 PDF (1323 KB)  ( 0 )
57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混凝土配合比优化
李建华, 刘雪平, 郭家舜
基于岷江老木孔航电枢纽工程的二级配基础混凝土的性能试验数据,建立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的混合神经网络,并引入注意力机制,得到了通过配合比预测性能的模型。接着,采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Ⅱ(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Ⅱ,NSGA-Ⅱ)对该预测模型的参数进行了优化,使该模型对28 d抗压强度的预测误差由优化前的38.54%降低到了0.26%,对坍落度的预测误差由优化前的0.9%降低到了0.23%。随后,基于优化后的预测模型,以混凝土的28 d抗压强度和坍落度最大为优化目标,采用NSGA-II算法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28 d抗压强度比试验得到的最大值提高了13.6%,坍落度也满足工程需求。最后,对最优配合比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最优配合比的理论28 d抗压强度与实际值的误差为2.57%,坍落度与实际值的误差为0.79%,证明本文方法具有较好的优化效果。
2025 Vol. 0 (04): 57- [摘要] ( 14 ) HTML (1 KB)  下载 PDF (1627 KB)  ( 0 )
62 骨料级配对自密实高强混凝土J环性能影响研究
许 影, 朱培林, 郎剑雷
配制自密实高强混凝土,以5~10 mm、10~20 mm碎石质量比作为变量因子,研究粗骨料二级配配比对自密实混凝土J环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大大石子比例有利于增大混凝土流速,减小扩展时间,碎石的质量比为6∶4时,J环阻隔扩展时间最小。在一定范围内增大大石子比例有利于增大扩展度,碎石的质量比为6∶4时,J环阻隔扩展度最大,但是混凝土产生了一定的离析。在一定范围内增大大石子量,利于混凝土自流成型,但当大石子量超过一定限度后,反而不利于混凝土自流成型。本试验适宜的粗骨料二级配配比为8∶2。
2025 Vol. 0 (04): 62- [摘要] ( 14 ) HTML (1 KB)  下载 PDF (1175 KB)  ( 0 )
66 磷酸镁水泥耐水性研究进展:从水化机理到改性方法
齐浩宇, 赵忠忠
磷酸镁水泥(MPC)作为一种新型水泥材料,具有早强快硬、高早期强度、良好的黏结性和可以在0 ℃下施工等特性,在快速修复、特种水泥等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然而,MPC耐水性较差,限制了其在许多领域中的推广应用。本文将从MPC的水化机理、耐水性差的原因、改性方法等方面对MPC耐水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未来研究方向
2025 Vol. 0 (04): 66- [摘要] ( 10 ) HTML (1 KB)  下载 PDF (1230 KB)  ( 0 )
70 机制砂对C50管片混凝土性能影响研究
王立峰
通过对机制砂50%、100%取代天然砂进行混凝土流变特性、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试验,探究机制砂对管片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机制砂的掺入提高了混凝土屈服应力,降低了塑性黏度。混凝土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氯离子渗透性能随着机制砂掺入量提升有显著提升。动弹性模量与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电通量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作为无损检测指标,可为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电通量的评价提供参考。该研究成果为机制砂在管片混凝土中应用提供参考。
2025 Vol. 0 (04): 70- [摘要] ( 13 ) HTML (1 KB)  下载 PDF (1331 KB)  ( 0 )
74 黄金尾矿再生骨料的制备工艺优化与性能研究
常智杨, 秦 辉, 周 雪, 杜庆洋, 徐会君, 乐红志, 刘东明 , 蒋洪振
针对黄金尾矿砂治理存在的成本高、资源化利用程度低、消纳量有限等问题,本文以黄金尾矿砂为主要原料,利用转盘成球技术制备黄金尾矿基再生骨料,研究了胶砂比及养护方式对黄金尾矿再生骨料粒径、吸水率、压碎值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胶砂比的增大,再生骨料的吸水率和骨料压碎值下降;相较于蒸汽养护和标准养护,碳化养护后的再生骨料吸水率和压碎值均有所改善;优选的黄金尾矿再生骨料配比为:50%胶凝材料+50%黄金尾矿砂,碳化养护的再生骨料表观密度为2 650 kg/m3,吸水率为3.2%,压碎指标为3.1%。此外,掺加10%黄金尾矿再生骨料混凝土的28 d抗压强度为52.5 MPa,稍低于基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符合行业标准要求
2025 Vol. 0 (04): 74- [摘要] ( 11 ) HTML (1 KB)  下载 PDF (1530 KB)  ( 0 )
79 降黏型聚羧酸减水剂在管桩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
刘贵双, 衡永生, 吴龙强, 孙 鑫, 王万金, 杨国武, 孙 亮
为了满足管桩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应用,研究降黏减水型、降黏保坍型母液的复配性能和适应性,采用优选不同性能减水剂母液与缓凝剂复配的技术方案,将降黏减水型母液W-PCE、降黏保坍型母液B-PCE与缓凝剂进行复配获得管桩专用聚羧酸减水剂,并对其进行应用性能方面的测试。试验结果表明,降黏型聚羧酸减水剂在配制C80管桩混凝土时,混凝土和易性和浇注性良好,布料顺畅;在强离心力作用下,骨料与胶凝材料包裹力强,水泥浆相对较清澈,而且其制品外观更佳,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2025 Vol. 0 (04): 79- [摘要] ( 12 ) HTML (1 KB)  下载 PDF (1442 KB)  ( 0 )
       混凝土应用
81 高性能混凝土在公路桥梁抗裂加固中应用分析
关忠国
为了提高桥梁的承载力和耐久性,本文以某省道桥梁加固工程为例,探讨了高性能混凝土(HPC)在桥梁修复中的应用,提出了采用高性能混凝土作为加固材料,经过精心配比与优化,确保了加固后的桥梁强度、抗裂性及耐久性的提升。研究表明,施工过程中严格的质量控制与创新技术有效保障了修复效果。加固后,桥梁的混凝土强度由25 MPa提升至55 MPa,裂缝宽度显著缩小,钢筋锈蚀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整体承载力提高了20%。加固后的一年监测数据显示,桥梁性能稳定,修复效果持久。研究结果表明,高性能混凝土加固技术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可显著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
2025 Vol. 0 (04): 81- [摘要] ( 13 ) HTML (1 KB)  下载 PDF (1215 KB)  ( 0 )
84 基于后张法预应力的高速公路桥梁混凝土施工技术
成 松
为保证某公路西河大桥的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本文以某高速公路桥梁为例,基于该桥梁工程的基本情况,深入分析该桥梁所采取的施工技术,明确具体的施工流程。全面总结该工程项目的施工经验的基础上,发现在采用后张法预应力这一结构加固施工技术的过程中,还需对支挂篮、预应力筋张拉、钢筋绑扎、混凝土搅拌等关键性环节提高重视。不仅如此,施工准备也需得到保证,可为后续的施工工作高质量落实奠定基础。从该工程后续的实际运营情况来看,后张法预应力技术在高速公路桥梁混凝土施工中应用效果突出,可最大程度提高桥梁本身的承载力、稳定性。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需在实际施工前,开展精确设计,并且严格按照相应的施工规范进行,以此才可确保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2025 Vol. 0 (04): 84- [摘要] ( 11 ) HTML (1 KB)  下载 PDF (1206 KB)  ( 0 )
87 高速公路混凝土路面耐久性研究与应用
韩建文
为了提升高速公路混凝土路面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本文以某高速公路段混凝土路面施工与耐久性提升改造工程为例,介绍了施工技术、材料选择及质量控制措施。通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采用高性能C50水泥、粉煤灰和硅灰等掺合料,并引入双层结构设计,提升了路面的抗压强度与抗渗透性。研究表明,施工过程中通过优化施工工艺、严格控制温湿度管理、采用温控养护膜和机械化搅拌等措施,有效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实性和耐久性。尤其是在温湿度复杂的施工环境下,采取了科学的温控措施,确保了混凝土的水化过程和强度发展。施工效果评估显示,改造后的路面抗压强度和抗氯盐渗透性分别提高了18%和30%,显著增强了路面的耐久性。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混凝土配比和精细化施工技术能够显著提升高速公路混凝土路面的性能。
2025 Vol. 0 (04): 87- [摘要] ( 9 ) HTML (1 KB)  下载 PDF (1132 KB)  ( 0 )
90 混凝土搅拌桩在市政道路软土地基处理中的优化设计与应用
薛 轲
针对市政道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难题,本文以某城市主干道工程为研究对象,创新提出混凝土搅拌桩分区变参数优化设计方法。通过建立软土参数动态反馈模型,结合复合地基理论对桩长、桩距、水泥用量等参数进行了优化计算,并改进“三喷四搅”施工工艺。研究显示采用0.5%木质素减水剂配合42.5级水泥,在15%水泥掺入比条件下,桩体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达1.2 MPa;通过梅花形布桩(置换率20%)和分区参数设计,使复合地基承载力提升至130 kPa,较传统方法提高20%;实测工后沉降18.3 mm,较理论计算值降低35%,且桥头段差异沉降控制在5 mm以内。说明可为类似软土地基处理工程提供参考,促进混凝土搅拌桩技术在市政道路建设中的推广应用。
2025 Vol. 0 (04): 90- [摘要] ( 12 ) HTML (1 KB)  下载 PDF (1233 KB)  ( 0 )
93 水泥混凝土技术在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实践应用
李 艺
为了解决扩建工程施工难度大的问题,确保道路桥梁施工质量,本文结合JL-HJ2标桥梁扩建工程,针对道路桥梁施工中的水泥混凝土技术实践应用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针对工程概况进行了简单介绍,给出了水泥混凝土技术的施工流程,然后从机械准备和技术准备两方面入手给出了施工前准备内容,然后从模板支护、混凝土摊铺、混凝土养护和切缝灌缝4个方面入手给出了水泥混凝土技术的实践应用流程,最后,为确保施工质量,给出了水泥混凝土技术的应用注意事项进。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水泥混凝土技术施工方案来开展道路桥梁施工,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缩短了桥梁施工周期,提升了施工质量。
2025 Vol. 0 (04): 93- [摘要] ( 10 ) HTML (1 KB)  下载 PDF (1142 KB)  ( 0 )
96 基于泥水平衡式顶管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姚国帆
为深度攻克顶管施工进程中测量控制偏差、施工参数设计欠佳以及地表沉降等核心难题,本文以某泥水平衡式顶管施工项目为例,通过介绍施工测量环节多种测量方法的原理及应用,结合工程实例对施工参数展开设计计算,提出精确测量控制、合理设定施工参数以及强化地表沉降监测与顶管姿态调适等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精准测量、合理设计施工参数并有效防控地表沉降,能显著提升顶管施工精度与安全性,为泥水平衡式顶管施工提供科学指导,也为同类工程提供重要参考。
2025 Vol. 0 (04): 96- [摘要] ( 9 ) HTML (1 KB)  下载 PDF (1304 KB)  ( 0 )
99 喷射混凝土技术在公路隧道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蒋志彪
为了提升隧道施工效率和质量,帮助施工单位高质高效完成隧道施工任务,本文以某公路隧道建设工程项目为例,针对喷射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公路隧道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展开了研究。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该工程的隧道地质情况,针对喷射混凝土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制定出了喷射混凝土施工方案,提出了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并从施工准备、具体施工方案、喷射混凝土养护以及喷射施工要点四方面入手给出了,喷射混凝土技术的实践应用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科学、合理制定喷射混凝土施工方案,可以保证喷射混凝土施工达到设计要求,并帮助施工单位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缩短喷射混凝土施工工期。
2025 Vol. 0 (04): 99- [摘要] ( 9 ) HTML (1 KB)  下载 PDF (1344 KB)  ( 0 )
102 湿喷聚酯纤维混凝土技术及应用
彭 超
为解决隧道工程中传统混凝土衬砌易开裂、抗渗性差及抗冲击能力不足等问题,本文介绍了湿喷聚酯纤维混凝土技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应用。通过构建复合材料力学模型,分析了聚酯纤维体积比、长度及分布均匀性对抗裂强度的影响规律,提出基于纤维三维网状增强的施工工艺优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掺入0.9 kg/m3聚酯纤维(长度12 mm、直径20 μm)可使混凝土抗裂强度提升5.2%,弯拉强度提高29.3%,冲击韧性增强66.7%;采用分层喷射工艺(素混凝土找平层+纤维增强层)后,衬砌厚度合格率提高至96%,裂缝宽度降幅达46.7%;纤维定向分布(取向度系数0.78)有效阻断孔隙连通路径,使抗渗等级从P6提升至P10,氯离子扩散系数降低57.1%。工程实践验证,该技术可显著抑制裂缝扩展,减少拱顶沉降57.1%,渗水量下降55.6%,为高水压、强扰动环境下的隧道支护提供了可靠解决方案。
2025 Vol. 0 (04): 102- [摘要] ( 9 ) HTML (1 KB)  下载 PDF (1966 KB)  ( 0 )
       职称评审必备要件
999 2025年4期 职称评审要件
2025 Vol. 0 (04): 999- [摘要] ( 19 ) HTML (1 KB)  下载 PDF (4042 KB)  ( 7 )
合作企业
版权所有 © 2015 《水泥》杂志社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7690号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6011385号-53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