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区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RSS
Email Alert
    期刊信息

月刊,1974年创刊
主管机关: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主办单位: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
     究所
主  任:王新频
主  编:胡如进
副  主  编:王新频,张 迪
编辑出版:《水泥》编辑部
地  址:北京朝阳区管庄
编辑部电话:(010)65767042
           51164621
广告部电话:(010)65765526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朝工商广登字
        20170026号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国内发行:北京报刊发行局
订  购 处: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2-325
刊  号:ISSN 1002-9877
     CN 11-1899/TQ

2025年 0卷 02期
刊出日期:2025-02-10

试验研究
生产技术
生产设备
收尘环保
智能控制
协同处置
技改交流
分析探讨
当月整期下载
双碳专题
水泥基材料
职称评审必备要件
混凝土应用
 
       当月整期下载
0 2025年2期整版电子书
2025 Vol. 0 (02): 0- [摘要] ( 51 ) HTML (1 KB)  下载 PDF (29401 KB)  ( 2 )
       试验研究
1 煤矸石辅助胶凝材料活性激发及机理研究
赵 帅, 王乾庚, 张正义, 姜 锋, 罗树琼, 高 升
本研究通过微波和传统加热的方式在不同条件下(温度500 ℃、600 ℃、700 ℃,时间10 min、30 min、50 min)煅烧煤矸石,以提高煤矸石活性,并研究其活化机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活性指数实验分析了煤矸石在500 ℃至700 ℃温度下的矿物相变和结构变化。然后,掺加30%活化后的煤矸石辅助性胶凝材料制备水泥净浆,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煤矸石中的高岭石逐渐转化为偏高岭石。在微波700 ℃条件下活化50 min的煤矸石制备的辅助性胶凝材料-水泥净浆的7 d抗压强度最高,与未活化的煤矸石-水泥净浆相比提高了23.63%。这是因为活化煤矸石中非晶态的SiO2和Al2O3与水泥水化产物Ca(OH)2反应生成C-S-H凝胶,提升水泥基材料的密实度,进而提高了煤矸石-水泥净浆的力学性能。
2025 Vol. 0 (02): 1- [摘要] ( 34 ) HTML (1 KB)  下载 PDF (1757 KB)  ( 0 )
6 全废弃混凝土再生水泥的制备研究 Hot!
张廷雷, 吴 健, 陈广森, 陈正东
不使用任何传统原材料,完全使用废弃混凝土进行生料配比设计,煅烧再生水泥熟料,制备再生水泥。将再生水泥与参比水泥进行了对比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1)完全使用废弃混凝土,可以配制出满足水泥熟料率值范围要求的再生水泥生料;(2)XRD分析表明,所制备的三个水泥熟料中,四大矿物C3S、C2S、C3A、C4AF的主要特征峰清晰,特征峰的位置和强度与参比水泥一致,再生水泥熟料的矿物形成正常;(3)再生水泥中,除一组碱含量超标准规定值上限外,其他化学指标、物理力学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4)再生水泥中,除一组熟料因过烧导致强度偏低外,其余两组的强度均达到42.5级硅酸盐水泥的要求;(5)完全利用多个不同来源的废弃混凝土经处理、配料、煅烧、粉磨后,生产满足要求的再生水泥是可行的。
2025 Vol. 0 (02): 6- [摘要] ( 39 ) HTML (1 KB)  下载 PDF (2092 KB)  ( 0 )
11 多元固废制备地聚合物的抗压强度和微观结构
张国芳, 崔 晨, 胡文佩, 何昌轩, 段昕智, 安 强, 郭晓潞
本研究利用建筑垃圾粉、污泥焚烧灰、电石渣、硅灰、矿粉作为前驱物,配制了模数为1.5的氢氧化钠-硅酸钠溶液作为复合碱激发剂,激发剂掺量为5%钠当量,制备了多元固废基地聚合物。通过抗压强度、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SEM-EDS)等测试方法,研究分析了地聚合物的抗压强度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电石渣和硅灰对地聚合物强度具有提升作用,两者掺量均为5%时,地聚合物净浆3 d和28 d抗压强度最高可达65.83 MPa和93.98 MPa;微观结构分析表明,水化硅铝酸钙(C-A-S-H)和水化硅铝酸钠(N-A-S-H)凝胶的形成是固废基地聚合物抗压强度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2025 Vol. 0 (02): 11- [摘要] ( 25 ) HTML (1 KB)  下载 PDF (2331 KB)  ( 0 )
       收尘环保
16 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无组织排放改造难点及思路研究 Hot!
魏 凯, 吴小意, 夏天明, 卢晓茜, 刘艺红, 侯明韬, 丁新淼
水泥作为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为促进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水泥企业无组织排放具有点多、面广、无规律的特点,一直是企业环保管理中的痛点。本文重点介绍并分析了在水泥行业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政策背景下无组织排放改造的难点,明确了无组织排放改造的关键环节,并给出了整改建议,为企业无组织超低排放改造提供了总体解决方案和思路。
2025 Vol. 0 (02): 16- [摘要] ( 35 ) HTML (1 KB)  下载 PDF (1382 KB)  ( 0 )
       协同处置
19 氟化钙污泥对生料易烧性的影响及氟离子固化率的研究
王军龙, 李 聪, 周翔宇, 杨 龙, 刘 超, 史姗姗
本文通过对不同氟化钙污泥掺量的生料开展易烧性试验,对氟化钙污泥对熟料游离氧化钙含量、C3S的产出比率及熟料中的氟离子的固化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氟化钙污泥可有效改善生料易烧性,提升熟料中C3S的产出比率。随着氟化钙污泥掺量的提高,熟料游离氧化钙含量随之降低,熟料中C3S的产出比率不断提高。氟化钙污泥掺量大于2.0%以后,熟料游离钙含量的降低和C3S产出比率的提升趋于稳定。氟化钙污泥的适宜掺量不大于2.0%。熟料中氟离子的固化率随煅烧温度的提高随之降低,总体固化率在60%~80%之间。氟化钙污泥掺量2.0%时,熟料中氟离子的固化率相对较高。
2025 Vol. 0 (02): 19- [摘要] ( 24 ) HTML (1 KB)  下载 PDF (1367 KB)  ( 0 )
23 斗式提升机内生活垃圾物料运动数值模拟与研究
张宣超, 杨 勇, 邓杰文
为了研究生活垃圾等替代燃料在斗式提升机内的运动特性,探究常规斗式提升机的设计是否适合生活垃圾的输送,本文以斗式提升机为例,利用DEM离散元分析软件对生活垃圾的运动轨迹进行模拟仿真,同时对其运动轨迹进行分析,为优化适用于生活垃圾的斗式提升机结构提出理论性依据。结果表明:当提升机处于稳定进料阶段,回料量与时间基本呈线性关系,回料量随着头轮转速的增大而增大,料斗填充率随着转速的增大而降低;适当降低头轮转速可以得到更小的卸料点,更有利于料斗卸料,减少回料。
2025 Vol. 0 (02): 23- [摘要] ( 18 ) HTML (1 KB)  下载 PDF (2485 KB)  ( 0 )
26 利用CKK系统掺用RDF替代燃料的实践
李利民, 李贵超
通过利用现有的CKK系统处置通道掺加RDF替代燃料,将汽化后废气引入分解炉再燃烧利用。实践发现,在窑喂料量稳定前提下,RDF替代燃料使用量得以提升,减少预热器系统有害成分富集,降低熟料生产成本,实现熟料烧成系统的减排、降耗。
2025 Vol. 0 (02): 26- [摘要] ( 23 ) HTML (1 KB)  下载 PDF (1538 KB)  ( 0 )
       双碳专题
28 国外水泥行业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实践经验 Hot!
王新春, 赵婷婷, 王 琦, 苏 航, 梁 广, 祖卓红, 高翔宇
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总体流程可划分为准备与参与、创建市场、运行市场、合作和扩大、持续改进五大阶段,进而细分为准备阶段、利益相关方参与沟通和能力建设、确定覆盖范围、设定排放总量、分配排放配额、促进良好运行的市场、确保履约和监管、考虑使用抵消指标、考虑连接、评估和改进共10大步骤。本文分析国外水泥行业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实践经验,重点跟踪配额分配、碳泄漏应对、基金支持制度和水泥窑燃料替代举措,希望为制定完善适合我国特点的碳市场交易体制机制提供参考,助力水泥行业按时实现碳中和目标。
2025 Vol. 0 (02): 28- [摘要] ( 22 ) HTML (1 KB)  下载 PDF (1514 KB)  ( 0 )
       智能控制
35 工业氨水智能在线检测装置的介绍及应用
朱儒侠, 高秉伟
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氨水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工业试剂,国家和行业对其使用和排放的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阐述了工业氨水在线监测技术和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实效。实践结果表明,所使用的在线检测系统能够实时、准确地获取氨水浓度等关键参数,为生产过程的优化控制和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同时,针对检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干扰因素和误差来源进行了分析,该在线监测装置均可应对此类干扰因素,并可保证设备稳定运行。最后,对工业氨水在线监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参考方向。
2025 Vol. 0 (02): 35- [摘要] ( 30 ) HTML (1 KB)  下载 PDF (1018 KB)  ( 0 )
       生产技术
39 分级燃烧的机理与判断依据
唐新宇
本文介绍了分级燃烧技术的分类,根据工程案例创新性地提出全新的分级燃烧脱硝的作用机理,并指出第一零氧区和第二零氧区的存在才是脱硝的判断依据。此外,根据工程经验和相关参考文献给出了典型的空气分级燃烧和燃料分级燃烧的判断案例。
2025 Vol. 0 (02): 39- [摘要] ( 16 ) HTML (1 KB)  下载 PDF (1582 KB)  ( 0 )
42 水泥窑系统烟室结皮处理措施
刘忠伟, 王昭恒, 霍 猛
4 000 t/d生产线利用炭黑作为替代燃料后烟室结皮严重,通过调整烟室通风面积,改善各级撒料板角度,并在烟室安装微晶板,彻底解决了烟室塌料问题及结皮问题。技改后窑系统运行稳定,熟料分步电耗降低0.19 kWh/t,熟料标准煤耗降低2.82 kg/t,氨水消耗量降低1.651 kg/t,燃料替代率提高3.66%。
2025 Vol. 0 (02): 42- [摘要] ( 16 ) HTML (1 KB)  下载 PDF (1806 KB)  ( 0 )
       生产设备
45 基于CFD的V型选粉机降阻增效结构改进研究
张桂才, 袁志洲, 邓修宏
V型选粉机结构复杂,内部流场有较强湍流及紊流,分选运动过程较为复杂。为了深入研究其内部流场和分选过程,对现有V型选粉机和优化后的V型选粉机的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利用ANSYS Fluent软件,采用RSM模型对两种结构的速度分布、压力分布、流线分布、颗粒运动轨迹、分级板速度与压力分布、进出口压差以及分选效率等进行分析,同时对部分安装的多孔均风板进行了研究,也提出了V型选粉机进料均匀性的重要性,并给出解决方案。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进入风量加大,其分选效率越高,而设备阻力也随之增大。对于颗粒大小来说,颗粒越小,其分选效率越高,而对于细小颗粒,风量的不断增加,其分选效率增加并不明显。通过对改造前后结构的分析,对现有的V型选粉机的改进提供了思路。
2025 Vol. 0 (02): 45- [摘要] ( 16 ) HTML (1 KB)  下载 PDF (2534 KB)  ( 0 )
50 HRM型立磨选粉机转子流固耦合强度分析
王 宇
针对HRM某型号立磨选粉机转子在高速运转过程中出现的应力集中与形变问题,提出四种转子的结构方案,采用先进的流固耦合计算方法,即以流体动力学中Fluid Flow模块的K-ε湍流模型理论对转子周围的复杂流场进行计算分析,计算出风载荷数据并通过插值的方法引入到static structural模块耦合计算出转子的应力与形变。结果表明:转子应力和形变最大处集中在叶片中间部位,随着转子叶片层数的增加,叶片所承受的最大应力和形变呈现逐步减小的趋势。在综合考虑了结构强度、安全系数和制造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后,确定转子最优方案为3层叶片的结构形式,该型号选粉机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较强的可靠性。
2025 Vol. 0 (02): 50- [摘要] ( 32 ) HTML (1 KB)  下载 PDF (4649 KB)  ( 0 )
53 散装水泥长距离输送及贸易计量系统设计及应用
陈星华, 周晓刚
以浙江海盐某粉磨站工程为例,探讨水泥大运量长距离输送及贸易计量系统设计。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水泥企业面临诸多挑战,该项目为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竞争力,采用海运散装发货。设计中面临海运装船窗口期短、贸易计量精度高、长距离输送地形复杂及美化亮化要求高等难点。通过对比不同输送方案,最终选择带式输送机,其具有技术成熟、投资小、电耗低等优势。计量系统采用静态计量仓与动态托辊秤相结合,确保精度和可靠性。环保系统从被动抑尘和主动除尘设计,减少粉尘污染。该项目成功实施提升了企业物流效率和竞争力,为行业提供参考。
2025 Vol. 0 (02): 53- [摘要] ( 16 ) HTML (1 KB)  下载 PDF (1947 KB)  ( 0 )
57 三代篦冷机优化提升实践
亢际良, 石江伟, 赵国钢, 韩永鹏, 胡春方
三代篦冷机通过更换新型篦板、重新浇筑料池、增加冷却风机的风量等措施提高篦冷机的热回收效率,提高二次风温,降低熟料温度,降低煤耗。解决了熟料黄心黄块多以及煤磨、余热发电、矿渣磨抢风的问题。
2025 Vol. 0 (02): 57- [摘要] ( 16 ) HTML (1 KB)  下载 PDF (1394 KB)  ( 0 )
59 180-160大型辊压机联合开路粉磨系统优化实践 Hot!
韦怀珺, 曾 荣, 陶从喜, 谢 广, 刘 安, 邓先新, 宋 洋
针对180-160大型辊压机联合开路粉磨系统存在的辊压机研磨效率低、磨机负荷高等问题,采取了工艺优化、磨内结构改造、降低磨机研磨体装载量等优化措施,同时使用降碳助磨剂,优化后P·O 42.5水泥粉磨电耗由31 kWh/t降低至24 kWh/t。
2025 Vol. 0 (02): 59- [摘要] ( 39 ) HTML (1 KB)  下载 PDF (2063 KB)  ( 1 )
62 履带式移动破碎机改造为移动波辊筛在水泥矿山的应用
黄武印, 陈 云, 莫 妮
波动辊式筛分机(以下简称“波辊筛”)是一种既具有给料功能,又具筛分功能的复合式设备,广泛用于水泥矿山固定式重型破碎机连续喂料,本文主要介绍一种基于履带式移动破碎机结构改造而成的履带式移动波辊筛,用于筛出石灰石矿石中的杂土。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闲置设备的最大化利用。
2025 Vol. 0 (02): 62- [摘要] ( 17 ) HTML (1 KB)  下载 PDF (1636 KB)  ( 0 )
       分析探讨
64 关于GB 175—2023《通用硅酸盐水泥》的若干思考
丁美荣 , 汪唯乐, 王立新
笔者对GB 175—2023全文强制的理由、强度等级中强度指标的设置、普通硅酸盐水泥等定义、水泥编号的划分等进行了一些分析讨论,提出了一些建议。
2025 Vol. 0 (02): 64- [摘要] ( 30 ) HTML (1 KB)  下载 PDF (1201 KB)  ( 0 )
       技改交流
67 气力输送泵改造实践
付建军
年产500万吨骨料生产线在运行过程中2#破碎机和3#破碎机出灰量较大,现有两台输送泵的输送能力满足不了A、B两条生产线同时运行,前期双线运行时经常出现堵管现象且输送泵进料口冒灰现象较为严重。为了解决问题,保证设备稳定运行,实现双线运行,在A、B生产线2#破碎机新增了气力输送泵,本文介绍具体改造施工方案。
2025 Vol. 0 (02): 67- [摘要] ( 21 ) HTML (1 KB)  下载 PDF (1421 KB)  ( 0 )
69 生料循环风机的改造
王小军
我公司4 500 t/d水泥窑于2019年7月投产后,水泥窑投料量基本稳定在440 t/h,但生料循环风机电流高,系统风量不足,循环负荷率偏高。被迫采取增加尾排风机转速、放宽生料细度等措施,保障窑系统运行。通过对循环风机多次进行标定,计算风机效率。标定结果风机效率较设计指标差距很大,最终通过技术改造使用高效节能风机解决了存在的问题
2025 Vol. 0 (02): 69- [摘要] ( 22 ) HTML (1 KB)  下载 PDF (1367 KB)  ( 0 )
       水泥基材料
71 福州盆地纳米硅粉水泥土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周仲景, 贾二庆, 周汉奇, 曾 文, 陈宝林
通过试验探讨纳米硅粉材料对水泥土强度特性的影响,以期找到水泥土中合理的纳米硅粉掺量。针对不同纳米硅粉掺量的水泥土,进行不同龄期的试验研究。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表明:纳米硅粉能增强水泥土的强度,在纳米硅粉1%~2%、水泥8.5%~20%的配比下,纳米硅粉可提高水泥土强度1~3倍;纳米硅粉在水泥土中可起到早强作用,7 d强度即可达到90 d强度的一半;纳米硅粉在水泥土中因水泥掺量的不同而存在相应的最佳纳米硅粉掺合比。
2025 Vol. 0 (02): 71- [摘要] ( 23 ) HTML (1 KB)  下载 PDF (1793 KB)  ( 0 )
77 不同激发剂对多元固废胶凝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吴泳君, 张嘉辉, 李曜含, 苟建升, 瞿加豪, 李双喜
采用水泥、矿渣、粉煤灰、硅灰为原材料,以碱激发的形式制备多元固废胶凝材料,以固体水玻璃、固体NaOH、石膏、硫酸铝、氢氧化钙为激发剂,研究激发剂掺量对多元固废胶凝材料胶砂抗折、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固体水玻璃最佳Na2O掺量10%、模数1.00,胶凝材料的28 d抗折强度6.5 MPa、抗压强度34.8 MPa;NaOH最佳掺量10%,胶凝材料的28 d抗折强度4.0 MPa、抗压强度18.0 MPa;硫酸铝在任何掺量下,试件在3 d龄期内未凝结硬化;氢氧化钙最佳掺量8%,胶凝材料的28 d抗折强度6.1 MPa、抗压强度28.3 MPa;石膏最佳掺量10%,28 d抗折强度7.8 MPa、抗压强度44.0 MPa,满足42.5硅酸盐水泥强度指标。
2025 Vol. 0 (02): 77- [摘要] ( 20 ) HTML (1 KB)  下载 PDF (1595 KB)  ( 0 )
       混凝土应用
80 基于大体积混凝土箱涵结构的冬期施工改进方案
王 猛
箱涵结构是一种典型的超静定结构,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但随着道路交通网络建设的不断推进,施工面临的环境条件日益复杂,冬期施工成为了箱涵结构建设中不可避免的挑战,为了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箱涵结构在冬期施工的质量,优化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本文以某地下过街通道箱涵结构为例,通过介绍大体积混凝土冬期施工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温度控制问题及潜在风险,提出冬期施工改进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严格控制施工温度、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及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可显著提升冬期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质量与安全性。
2025 Vol. 0 (02): 80- [摘要] ( 19 ) HTML (1 KB)  下载 PDF (1398 KB)  ( 0 )
83 基于半挖半填水泥土路基的岩石边坡施工技术
吕久琦
为了提升岩石边坡路段水泥土路基半挖半填施工的技术水平,本文以某市郊区岩石边坡路段半挖半填路基工程为例,通过概述该工程的基本概况与特点,分析了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准备阶段,概述了前期勘查、设计规划及材料筹备等基础性工作,深入剖析了路堑开挖施工的技术要点,详细描述了路基填筑施工的各个步骤,涵盖填筑材料的选择、填筑方法及压实工艺;并着重探讨了过渡段的施工方法,以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针对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精心设计了半挖半填路基的总体布局与断面形式,确保了路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2025 Vol. 0 (02): 83- [摘要] ( 15 ) HTML (1 KB)  下载 PDF (1706 KB)  ( 0 )
86 隧道钢筋混凝土衬砌防开裂施工技术优化方案
叶荣欢
为了提高隧道钢筋混凝土衬砌的抗裂性能,解决因裂缝导致的耐久性和防水性能下降问题,本文以某隧道工程为例,通过介绍隧道衬砌开裂的原因及现状,分析了混凝土配合比、钢筋布置及温控养护等关键影响因素,提出了一套涵盖混凝土配合比优化、钢筋布置调整、预应力技术应用及智能温控养护的综合解决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优化方案实施后,裂缝宽度从0.30 mm降低至0.10 mm,水渗透速率从0.05 L/h降至0.015 L/h,混凝土强度提高了11.1%,显著提升了衬砌的抗裂性和耐久性,为隧道衬砌施工技术的优化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与实践支持。
2025 Vol. 0 (02): 86- [摘要] ( 18 ) HTML (1 KB)  下载 PDF (1476 KB)  ( 0 )
89 铁路连续梁桥混凝土水化热温度监测与控制措施研究
鲁 魏
铁路连续梁桥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往往由于水化热过大而引起结构开裂,严重影响了桥梁结构的稳定性与耐久性。为了保证桥梁的正常使用,本文以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为例,通过计算混凝土绝热温升、循环水冷管降温,分析了混凝土施工裂缝产生的原因;通过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验证了循环水冷管降温措施的有效性。提出混凝土水化热控制措施。研究表明: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产生混凝土内部应力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循环水冷管降温、分层浇筑施工可有效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
2025 Vol. 0 (02): 89- [摘要] ( 16 ) HTML (1 KB)  下载 PDF (1757 KB)  ( 0 )
92 高层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技术
何佳欢, 司尚怡
为解决高层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因水泥温度过高产生的裂缝等质量问题,本文以郑州市某商业综合体工程为例,通过介绍高层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技术,提出一套综合性温控技术方案,并分析了该方案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采用的温控技术不仅操作性强,施工过程可控性高,而且具备较高的成本效益,避免了因裂缝修复及结构加固产生的额外费用,提升了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
2025 Vol. 0 (02): 92- [摘要] ( 15 ) HTML (1 KB)  下载 PDF (1304 KB)  ( 0 )
95 基于横向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的防治方法
王 伟
随着交通流量的不断增长以及重型车辆的日益增多,该基层常出现强度不足、开裂等问题,对路面的使用性能和寿命产生了不良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以广东肇庆市某市政道路施工为例,详细介绍了横向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横向裂缝的特征,深入分析了其形成机理,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严格把控原材料质量,切实做到集料洁净、级配合理,以及确保水泥性能稳定、强度等级适宜,是防治横向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的关键基础。
2025 Vol. 0 (02): 95- [摘要] ( 15 ) HTML (1 KB)  下载 PDF (1497 KB)  ( 0 )
99 基于高性能混凝土水利堤坝结构的耐久性分析
高 瑞
在水利工程体系中,水利堤坝作为防洪、灌溉及发电等功能的关键载体,其耐久性直接关乎工程的长期安全与社会经济效益,为提高水利堤坝的耐久性和安全性,本文以白鹤滩特高拱坝为例,通过介绍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HPC)在堤坝基础、核心层和表面防护层中的应用,分析了HPC在改善堤坝承载力、抗渗透性、抗冲刷性、抗冻融性和抗腐蚀性方面的优势。研究结果表明:HPC能够在复杂水文条件下保持较高的结构稳定性,减少裂缝的发生,提升堤坝的长期适应性与稳定性。
2025 Vol. 0 (02): 99- [摘要] ( 14 ) HTML (1 KB)  下载 PDF (1283 KB)  ( 0 )
102 基于就地冷再生技术的公路水泥基层养护工艺
谢 科
为提升公路养护工作水平与质量,本文以某道路养护工程项目为例,通过介绍该项目当中水泥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技术关键方案的基本流程,分析了项目设备配置方案、旧路面铣刨、再生机组配置方式以及现场施工技术要点等相关内容,提出了养护作业的具体步骤,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水泥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技术,有助于缩短施工工期,提升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2025 Vol. 0 (02): 102- [摘要] ( 17 ) HTML (1 KB)  下载 PDF (1341 KB)  ( 0 )
       职称评审必备要件
999 2025年2期职称评审要件
2025 Vol. 0 (02): 999- [摘要] ( 48 ) HTML (1 KB)  下载 PDF (1833 KB)  ( 26 )
合作企业
版权所有 © 2015 《水泥》杂志社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7690号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6011385号-53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