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区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RSS
Email Alert
    期刊信息

月刊,1974年创刊
主管机关: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主办单位: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
     究所
主  任:王新频
主  编:胡如进
副  主  编:王新频,张 迪
编辑出版:《水泥》编辑部
地  址:北京朝阳区管庄
编辑部电话:(010)65767042
           51164621
广告部电话:(010)65765526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朝工商广登字
        20170026号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国内发行:北京报刊发行局
订  购 处: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2-325
刊  号:ISSN 1002-9877
     CN 11-1899/TQ

2025年 0卷 10期
刊出日期:2025-10-10

试验研究
分析测试
生产技术
生产设备
收尘环保
智能控制
技改交流
当月整期下载
水泥基材料
混凝土应用
 
       试验研究
1 湿热调控提升过硫磷石膏磷渣水泥性能研究
柯 壮, 赵青林,
针对过硫磷石膏磷渣水泥(PEPSC)早期强度低且强度发展缓慢的问题,本研究以磷石膏、磷渣、矿渣及硅酸盐水泥熟料为原料,通过优化配比并结合适宜的湿热养护工艺制备了PEPSC。结果表明,与常规养护相比,湿热养护显著提升了磷渣的活性,加速了水化产物的生成,使PEPSC的28 d抗压强度提高了约40%,有效改善了其强度发展速率。在该PEPSC体系中,磷石膏作为微集料组分,与絮状的C-S-H凝胶及针棒状钙矾石等水化产物紧密结合,构建了一个复杂的三维网络骨架结构,从而显著增强了材料的力学性能。
2025 Vol. 0 (10): 1- [摘要] ( 32 ) HTML (1 KB)  下载 PDF (3164 KB)  ( 0 )
7 电解锰渣替代氨水在水泥工业中脱硝的试验研究
毛作宾, 徐 迅, 颜美帼, 任鑫燕, 孙永涛
本文以预处理后的电解锰渣为研究对象,将处理后的电解锰渣投入5 000 t/d硅酸盐水泥熟料生产线中,探究其在反应过程中对烟室内氮氧化物含量的影响,并对熟料后期性能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电解锰渣的投入,水泥窑系统烟气中NOx含量有明显降低趋势;在提高水泥生料的易烧性的同时,能够促进C3S矿物晶体的形成;水泥熟料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等性能均符合标准要求,但熟料力学性能略有降低。
2025 Vol. 0 (10): 7- [摘要] ( 24 ) HTML (1 KB)  下载 PDF (1951 KB)  ( 0 )
       收尘环保
11 科技创新和数智赋能助力水泥行业超低排放
段振洪
推进实施超低排放是水泥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指标,其内容包括有组织排放控制、无组织排放控制和清洁运输三项工作;应用案例分析表明,通过高效除尘技术、新型脱硫脱硝技术及数智赋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可以达到水泥生产超低排放各项指标要求。科技创新是实现超低排放的有力保障。
2025 Vol. 0 (10): 11- [摘要] ( 24 ) HTML (1 KB)  下载 PDF (1440 KB)  ( 0 )
15 高温中尘水泥SCR脱硝技术设计与选型 Hot!
严桂林, 屈荷叶, 刘 华, 尹 成, 杨晓波
本文重点介绍了高温中尘水泥SCR脱硝技术特点及选型设计,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充分论证了此项技术在高浓度粉尘和协同处置危固废、生活垃圾、城市污泥、替代燃料等多种复杂工况下水泥窑烟气脱硝具有长期稳定可靠、运行费用低等优点,是水泥行业氮氧化物超低排放的最佳选择之一。
2025 Vol. 0 (10): 15- [摘要] ( 31 ) HTML (1 KB)  下载 PDF (12354 KB)  ( 0 )
       生产技术
19 KDS分解炉内生料冷态运动状况研究
李家霖, 齐砚勇
以某水泥企业KDS分解炉为原型,按1∶40比例制作模型进行冷模试验,用PIV原理探究炉内流场及生料运动状况。试验表明,炉体下部轴向速度呈中心高、边壁低分布,锥部边壁存在回流区;三次风入炉后分两股,一股螺旋上升,另一股沿锥部回流区向下;边壁处的黏附力为影响该处生料运动的主要因素;撒料板角度是影响生料分散状况的关键因素,喂料量(固气比为1.24~1.92 kg/Nm3)对物料分散影响不大;部分三次风裹挟生料进入锥部回流区,与锥部喷入的煤粉快速反应,易导致局部高温,产生结皮并生成热力型NOx,使烟气氮氧化物含量升高。
2025 Vol. 0 (10): 19- [摘要] ( 12 ) HTML (1 KB)  下载 PDF (2109 KB)  ( 0 )
24 生料磨系统节能降耗技改实践 Hot!
董金魁, 玄利有
本文深入分析了生料磨系统的工艺流程和能耗构成,探讨了一系列节能降耗的改造措施与管理策略,并结合实际应用案例展示了改造实施效果。通过优化生料磨系统的运行,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还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为水泥行业的绿色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2025 Vol. 0 (10): 24- [摘要] ( 29 ) HTML (1 KB)  下载 PDF (1769 KB)  ( 0 )
28 骨料次生品在水泥熟料基地的应用
周 杰, 杨忠德
在节能降耗、低碳环保经济发展背景下,骨料产业面对着严苛的挑战,如何做好骨料次生品(含泥料、石粉)的充分利用,成为当下骨料生产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本文通过技术改造,减少了骨料次生品,实现了次生品在生料配料和水泥配料的使用,彻底解决了骨料次生品无法堆存,影响骨料生产和污染环境的瓶颈问题,达到了资源充分利用和降本增效的目的。
2025 Vol. 0 (10): 28- [摘要] ( 26 ) HTML (1 KB)  下载 PDF (1547 KB)  ( 0 )
30 分时段电价改革对水泥行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分析
李雨田
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化与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性增长,分时段电价机制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湖北省作为试点省份,水泥行业用电成本波动率预计将提升40%~60%。山东、广东等地区已经进行电力市场化现货交易的局部探索,提出“储能+绿电”双轮驱动策略,为行业应对电价波动与低碳转型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本文从政策背景、改革目标等多维度进行分析,旨在揭示电价波动对水泥行业成本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2025 Vol. 0 (10): 30- [摘要] ( 20 ) HTML (1 KB)  下载 PDF (1597 KB)  ( 0 )
34 冷却方式对钢渣易磨性和活性的影响
罗 帆,
试验表明,现行标准规定的几种钢渣处理工艺,以脱硫渣最难磨,邦德易磨性平均Wi接近于早期自然冷却的冷弃渣,热闷渣相对易磨,平均Wi比冷弃渣低3.1 kWh/t。可比条件下粉磨钢渣的80 μm筛筛余较大,但0~30 μm粒级含量也高,用比表面积表征易磨性可以得到与Wi相反的结论。急冷工艺有利于改善钢渣易磨性,但冷却过程的预水化作用也会损失其部分活性。本文按钢渣类型进行了易磨性排序和活性对比,据此分析冷却方式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可为大宗固废利用提供决策参考。
2025 Vol. 0 (10): 34- [摘要] ( 30 ) HTML (1 KB)  下载 PDF (1756 KB)  ( 0 )
       生产设备
38 7 200 t/d熟料生产线节能减排技术实践分析 Hot!
刘东灿, 刘传路, 袁海港, 杜宪东
介绍了7 200 t/d熟料生产线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技术升级改造及取得的效果。为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达到山东省水泥行业超低排放要求,结合生产现状,通过采取预热器扩容降阻、分解炉自脱硝、第四代中置辊破篦冷机改造、磁悬浮风机改造等新技术、新工艺应用,逐步降低熟料生产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实现熟料综合能耗96.94 kgce/t,优于国家一级能耗标准,NOx排放浓度47.2 mg/Nm3,满足山东省水泥行业超低排放要求,为水泥行业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借鉴经验。
2025 Vol. 0 (10): 38- [摘要] ( 27 ) HTML (1 KB)  下载 PDF (3674 KB)  ( 1 )
42 袋装水泥托盘码垛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李艳军
分析了袋装水泥托盘码垛现状和常见的托盘码垛装置,并介绍了双机器人码垛系统。利用水泥包输送系统,双机器人码垛系统、托盘流转输送系统及全流程信息追溯系统等实现袋装水泥的托盘码垛自动包装发运。本系统经过在海螺水泥多个现场的投用,有效地提高了码垛发运效率,减少了人员投入,在托盘码垛技术领域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袋装水泥;托盘码垛;包装发运
2025 Vol. 0 (10): 42- [摘要] ( 21 ) HTML (1 KB)  下载 PDF (2380 KB)  ( 0 )
       智能控制
44 HFCG辊压机安装与控制系统简析
何金鑫
HFCG辊压机作为水泥行业节能粉磨的核心设备,其安装质量与控制系统性能直接影响生产效率和运行稳定性。本文基于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的技术规范及实际工程经验,以HFCG辊压机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其机械结构特点与安装技术要点,重点探讨安装过程中的基础定位、机架调整、传动系统安装等关键步骤。同时,针对辊压机控制系统展开研究,通过各类传感器反馈信息及人机交互界面实现参数实时监控与工艺动态调整,实现设备的高效稳定运行生产,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2025 Vol. 0 (10): 44- [摘要] ( 21 ) HTML (1 KB)  下载 PDF (1599 KB)  ( 0 )
47 水泥厂工控网络的信息化管理和安全防护规划设计
刘 军
我院承包的巴基斯坦某水泥生产线项目是一条较国内项目相对传统的生产线,招标要求里没有要求设置专业的能源管理和智能化控制系统。但考虑到后期信息化、智能化升级的要求,结合我院在国内信息化项目的建设经验,对该生产线的工控网络资源提前进行了规划,不仅保证了项目调试的网络稳定,也为以后的信息化升级创造了条件。
2025 Vol. 0 (10): 47- [摘要] ( 25 ) HTML (1 KB)  下载 PDF (1668 KB)  ( 0 )
       技改交流
50 篦冷机及余热发电设备改造实践 Hot!
董 伟, 王 鹏
我公司篦冷机及余热发电投产时间较长,窑头锅炉篦冷机取风口温度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冷却水塔冷却效率低,滤网易堵塞。循环水中沉淀物较多,需定期清理。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一系列改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25 Vol. 0 (10): 50- [摘要] ( 25 ) HTML (1 KB)  下载 PDF (2430 KB)  ( 0 )
       分析测试
52 关于硫氰酸铵法测定水泥中氯离子的几点思考
徐荣聪, 杨璐涛
为了解决水泥氯离子检测过程中,存在过滤效率低且过滤不完全而导致结果偏高的问题,本文细化了硫氰酸铵容量法测定水泥中氯离子的操作过程,分析可能造成过滤不完全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优化试验过程,并对标准中提及的两种过滤方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使用玻璃砂芯漏斗抽气过滤的数值相较于采用的三角漏斗配合快速滤纸过滤的数值准确度更高,相对标准偏差更小。同时本文探讨了硫氰酸铵容量法的试验原理、优缺点,并提出了几点思考与建议,优化了试验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2025 Vol. 0 (10): 52- [摘要] ( 26 ) HTML (1 KB)  下载 PDF (1491 KB)  ( 0 )
       水泥基材料
55 铵盐对粉煤灰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
李端乐, 孟 翔, 廖述聪, 汪 坤, 吴佳炜, 吴小缓
为了研究铵盐对粉煤灰理化特性的影响,提升脱硝粉煤灰在水泥混凝土中的应用,本文将不同比例的硫酸氢铵ABS(0.6%、1.0%、2.0%、3.0%)添加至粉煤灰中,通过高温熔化的方式将ABS黏附于粉煤灰颗粒。研究了不同铵盐掺量下,粉煤灰颗粒的细度、比表面积、粒径分布、微观形貌和孔径结构的变化规律,并测试了粉煤灰粉体的流动性和火山灰活性。研究结果表明,ABS的掺入与黏附增大了粉煤灰的45 μm筛和80 μm筛筛余量、颗粒粒径和孔径尺寸,降低了粉煤灰的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但并未显著影响粉煤灰的颗粒形貌。ABS的黏附增大了粉煤灰粉体的休止角,降低了粉煤灰粉体的流动性,并小幅降低了粉煤灰的火山灰活性(<5%)。
2025 Vol. 0 (10): 55- [摘要] ( 19 ) HTML (1 KB)  下载 PDF (4611 KB)  ( 0 )
60 石灰石粉掺量与细度对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的作用机制研究
曾 文,
为提高石灰石粉的综合利用率,本文通过改变石灰石粉的掺量与细度,研究粉煤灰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抗压强度、孔隙结构及水化产物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构表明,相较于未掺石灰石粉的试验组,掺入10%的石灰石粉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坍落度与扩展度,改善了硬化浆体的孔结构,使7 d、28 d强度分别提高了9.5%、6.0%。随着石灰石粉细度的增加,促进了混凝土的水化反应进程,增大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但是比表面积增至650 m2/kg会对混凝土工作性能造成不利影响。
2025 Vol. 0 (10): 60- [摘要] ( 14 ) HTML (1 KB)  下载 PDF (1759 KB)  ( 0 )
65 复合激发剂对多元固废胶凝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
瞿加豪, 苟建升, 张嘉辉, 吴泳君, 李曜含, 李双喜,
本文旨在研究复合激发剂对多元固废胶凝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水玻璃复合Al2(SO4)3、石膏复合Ca(OH)2激发剂来制备多元固废胶凝材料,并分析了其对抗压强度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一激发剂相比,两种激发剂复合更有利于提高多元固废胶凝材料的抗压强度。其水化产物由石英、方解石、斜方钙沸石、CaSO4、Na2SO4、C-S-H、少量AFt等组成。
2025 Vol. 0 (10): 65- [摘要] ( 21 ) HTML (1 KB)  下载 PDF (2225 KB)  ( 0 )
69 石灰颗粒混入矿渣粉导致的混凝土质量事故分析
柳超奇, 时中华, 武善飞, 李 伟
通过对一起混凝土路面局部“爆点”质量事故分析,阐述石灰颗粒混入矿渣粉对混凝土质量的危害,提出预防此类事故的措施,并为GB/T 18046—2017 《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中技术指标的修订提供参考意见。
2025 Vol. 0 (10): 69- [摘要] ( 16 ) HTML (1 KB)  下载 PDF (1503 KB)  ( 0 )
71 考虑蜂窝麻面和坍落度损失的预应力混凝土配比优化方案研究
魏国武, 谢 强, 林伟浩
针对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存在的预应力混凝土蜂窝麻面现象严重、垂直水平结合运输下坍落度损失高等问题,通过室内试验展开研究,对不同配合比的浆液进行蜂窝麻面及坍落度经时损失测定。研究表明:表面孔隙率可以作为衡量蜂窝麻面的重要量化指标;蜂窝麻面的影响因素中单位用水量的影响最显著,单位水泥用量的影响最弱;坍落度经时损失的影响因素中粉煤灰掺量的影响最显著,单位用水量的影响最弱;优化后配比的混凝土的初始坍落度可以达到215 mm,提高9.7%,2 h坍落度损失率降低到8%,降低55.6%。
2025 Vol. 0 (10): 71- [摘要] ( 19 ) HTML (1 KB)  下载 PDF (2106 KB)  ( 0 )
       混凝土应用
77 绿色建造理念下的建筑装饰装修施工方法
胡晓霜
为了提升建筑装饰装修阶段的绿色建造水平,以某市总建筑面积46 850 m2、装饰装修面积31 200 m2的绿色建筑示范项目为例,研究施工准备、材料选择、低碳工艺、施工管理与室内环境控制策略。分析认为,采用低VOC材料、装配式干式工艺、集中能耗监测与环境数据联动控制,可将湿作业比例控制至11.3%,PM10浓度均值降至0.16 mg/m3,单位能耗强度低于0.18 tce/100 m2,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率89%、年碳减排43.3 t,满足绿色三星等级标准。
2025 Vol. 0 (10): 77- [摘要] ( 29 ) HTML (1 KB)  下载 PDF (1443 KB)  ( 0 )
80 基于智能化监测的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技术在施工中的实践
何 进
本次研究就智能化监测技术应用于混凝土浇筑过程进行论述,着重分析温度、湿度、浇筑速度以及振捣强度这4个关键参数对混凝土质量产生的影响。通过构建数值仿真模型及对现场数据的监控,研究发现随着施工期温度、湿度控制得当,混凝土强度明显提高。当温度维持在大约30 ℃,湿度维持在50%~55%的范围内时,混凝土的强度增加了超过10%,而裂痕的出现频率降低了15%。对浇筑速度及振捣强度进行合理调整,可使混凝土均匀性及密实度达到最优。
2025 Vol. 0 (10): 80- [摘要] ( 18 ) HTML (1 KB)  下载 PDF (1435 KB)  ( 0 )
83 围山湖水库进库防汛通道截水沟混凝土衬砌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研究
张凤艺
为提升山区中型水库防汛通道截水沟的排水效率与耐久性,本文以围山湖水库进库防汛通道截水沟混凝土衬砌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分析施工全流程技术要点,重点探讨了施工准备、模板工程施工、混凝土制备、浇筑与振捣、养护等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方法。针对工程地处山区、施工空间受限的特点,提出混凝土衬砌工程施工方案,明确原材料检验、配合比优化、振捣工艺及养护等施工工艺的技术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严控混凝土工作性与密实度,可有效减少蜂窝、冷缝等缺陷,确保衬砌结构抗渗性与承载能力达标,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水利工程混凝土衬砌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2025 Vol. 0 (10): 83- [摘要] ( 17 ) HTML (1 KB)  下载 PDF (1555 KB)  ( 0 )
86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现场拼装施工技术研究
刘怿哲
为了提升城市桥梁施工效率和质量,本文以某市快速路跨河大桥为例,通过介绍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桥预制构件标准化制作、专用车辆运输、夜间精准拼装、分步预应力张拉施工等关键技术内容,提出了基于GPS-RTK与全站仪协同定位、双控法预应力张拉、湿接缝连接的综合施工方案,得出装配式施工相比传统现浇方案可缩短工期25%、降低成本8.7%、减少现场作业人员47%、提高梁体线形精度62.5%的显著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桥现场拼装技术具有施工效率高、质量控制精准、环境影响小、经济效益显著的综合优势,是适合在交通繁忙的城市核心区域桥梁建设中推广应用的绿色经济施工方法。
2025 Vol. 0 (10): 86- [摘要] ( 23 ) HTML (1 KB)  下载 PDF (1399 KB)  ( 0 )
89 智能施工技术在房建水泥基材料养护中的应用
宋 婧
基于智能化施工技术的快速发展,水泥基材料的养护问题逐渐引起了建筑领域的关注。为了解决房建项目中水泥基材料养护过程中人工操作不稳定、能耗高及质量难以精准控制等问题,本文研究了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测系统、智能分析与反馈机制在精准控制养护施工中的效果,并探讨了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养护优化策略及效果,提出了智能化施工技术不仅能提高水泥基材料养护的效果,还能提升经济和环境效益的观点。研究结果表明,智能化施工技术能有效提高养护精度,优化水泥基材料的强度发展过程,缩短养护周期,降低能耗和施工成本。
2025 Vol. 0 (10): 89- [摘要] ( 21 ) HTML (1 KB)  下载 PDF (1556 KB)  ( 0 )
92 有机硅涂料对混凝土渗透性能的影响
葛贵溪, 卲泓钰, 徐兴雨
混凝土渗透性能决定着混凝土的耐久性,利用有机硅涂料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刷涂,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提高混凝土使用周期,进而延长混凝土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有机硅涂料对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黏附性,在混凝土表面涂刷有机硅涂料,能够借助其疏水性、抗冻性、抗氯离子渗透等优势,降低混凝土受外部条件影响程度。本文系统分析了有机硅涂料作用机理,分别阐述了不同种类有机硅涂料的性质和作用;分析有机硅涂料对混凝土渗透性能的使用现状,明确了有机硅涂料对混凝土渗透性能的影响。
2025 Vol. 0 (10): 92- [摘要] ( 20 ) HTML (1 KB)  下载 PDF (1570 KB)  ( 0 )
95 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一次摊铺施工技术与施工性能评价
贺 地
为了解决传统分层浇筑的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普遍存在的层间黏结薄弱、耐久性不足及施工效率低下等问题,本文以山东省济青中线高速公路黄河特大桥项目为例,通过系统研究一次性整体摊铺技术,提出了集“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优化—精细化工艺流程控制—全过程质量保障”于一体的系统化施工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使单班组日均铺装效率提升超过200%,铺装层28 d抗压强度稳定在53 MPa以上,国际平整度指数(International Roughness Index,IRI)均值低于0.9 m/km,氯离子渗透电通量降低近25%,显著提升了铺装层的整体性与耐久性。一次摊铺技术在提升施工效率、保障工程质量、延长桥面服役寿命方面表现卓越,能够有效推动高品质桥梁工程建设。
2025 Vol. 0 (10): 95- [摘要] ( 21 ) HTML (1 KB)  下载 PDF (1404 KB)  ( 0 )
98 高温多雨地区水泥改性砂性土路基的耐久性研究
罗文杰, 杜冲冲, 韩 超, 未园国, 张朋军
为了提升高温多雨地区砂性土路基的稳定性与耐久性,本文以海南省道S291白新线改建工程SG01标项目为例,通过分析该地区砂性土的工程特性及水泥、粉煤灰等材料的改性效果,提出了一种优化的砂性土改性方案。研究表明,通过合理掺加水泥(4%~6%)、粉煤灰(10%~15%)和黏性土(5%~8%),可显著提高砂性土的抗压强度和抗冲刷能力,增强其耐久性;本项目采用适宜的优化施工工艺(如避雨施工、分层碾压)和引排水设计(纵向排水+横向截水)有效减少了雨水对路基的侵蚀。改性砂性土的抗压强度可达到1.0 MPa以上,抗冲刷损失率降低至5%以下,路基沉降量减少20%以上,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与经济性.
2025 Vol. 0 (10): 98- [摘要] ( 21 ) HTML (1 KB)  下载 PDF (1382 KB)  ( 0 )
101 桥梁施工中自密实混凝土自流平性能控制技术研究
周德镜
为了解决自密实混凝土自流平性能影响桥梁质量的问题,本文以某城市跨江大桥工程为例,分析自密实混凝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通过介绍原材料、配合比、施工操作对自密实混凝土自流平性能的影响,提出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方式;根据具体工程的结构特点、施工工艺以及性能需求,进行自密实砼配合比设计;根据结构特点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浇筑方式,控制自流平施工过程,以期保障桥梁质量、提升施工效率。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体系应用于实际工程,可使自密实混凝土扩展度、流动时间等关键指标达标,有效提升桥梁结构整体性与耐久性,减少振捣等工序耗时以显著提高施工效率,同时降低因性能缺陷导致的返工成本,兼具明显经济效益与保障工程安全的社会效益。
2025 Vol. 0 (10): 101- [摘要] ( 20 ) HTML (1 KB)  下载 PDF (1435 KB)  ( 0 )
104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技术及裂缝控制方法研究
张志光
为解决水利工程规模不断扩大背景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与裂缝控制这一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技术难题,本文介绍了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技术应用方案,涵盖对原材料配合比进行科学设计、实施分层分段浇筑以及合理预埋冷却水管等措施。同时,分析了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相关对策,包括设置伸缩缝、进行表面保温养护和及时开展裂缝修复等。进一步归纳了大体积混凝土温控与裂缝控制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整合各项温控技术与裂缝控制对策,以达成高效温控与裂缝控制的观点。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运用温控技术和裂缝控制策略,可有效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减少裂缝的产生,保障水利工程的质量
2025 Vol. 0 (10): 104- [摘要] ( 21 ) HTML (1 KB)  下载 PDF (1416 KB)  ( 0 )
107 国家版本馆艺术肌理清水混凝土的BIM技术应用
郑 东, 吴荣兴, 潘庆军
为了解决艺术肌理清水混凝土模板组配的复杂问题,本文以杭州国家版本馆项目为例,介绍了该项目艺术肌理清水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肌理复杂性、结构特殊性及工艺创新性等技术难点,系统分析了BIM技术在艺术肌理清水混凝土模板信息化组配中的应用,解决了清水混凝土预留洞口定位、双区屋面支模冲突、多肌理交叉拼接等技术难题,实现了模板的虚拟预拼装、碰撞检测及施工模拟,大幅提升了施工效率与精度。研究表明,BIM技术的应用使模板组配误差控制在毫米级,模板组配的误差小于2 mm,肌理拼接合格率达98%以上;同时工期缩短8 d,综合成本降低15%。BIM技术在复杂艺术肌理施工中的应用为同类工程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路径
2025 Vol. 0 (10): 107- [摘要] ( 23 ) HTML (1 KB)  下载 PDF (1743 KB)  ( 0 )
110 高速公路路桥施工过程中水泥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技术
庞 浩
为了有效控制跨桥工程中的混凝土裂缝问题,提升桥梁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本文以银洲湖高速公路五堡特大桥为例,通过介绍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分析、多因素耦合作用机理及裂缝控制关键技术,提出了基于材料优化设计、施工工艺改进和特殊节点处理的综合控制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复合掺合料体系与抗裂剂优选,早期裂缝率降低了65%;通过分层浇筑控制、智能养护系统,早期裂缝率降低了75%;针对特殊节点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和凿毛处理,界面黏结强度提高了40%。此外,采用分段施工与多重监控技术相结合,能够有效防止由于施工过程中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产生。该方案为类似跨桥工程中的混凝土裂缝控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经验。
2025 Vol. 0 (10): 110- [摘要] ( 20 ) HTML (1 KB)  下载 PDF (1327 KB)  ( 0 )
113 水泥砂浆砌护边坡在排水沟清淤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武晨阳, 江 帆
为解决排水沟清淤工程中边坡易坍塌、防护效果差的问题,以某区域排水沟清淤及边坡防护工程为例,分析工程地质与水文条件,开展水泥砂浆边坡砌护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检测评估该施工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水泥砂浆砌护后的边坡,坡体位移量显著减小,整体稳定性提升30%以上,砌体强度达标率100%,这表明该施工技术能有效保障边坡稳定,提升排水沟清淤工程防护质量,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技术借鉴。
2025 Vol. 0 (10): 113- [摘要] ( 23 ) HTML (1 KB)  下载 PDF (1581 KB)  ( 0 )
116 大掺量铁尾矿基铝相掺合料混凝土抗压性能分析
周 芳
本文以铁尾矿资源为原料,构建大掺量尾矿基铝相掺合料混凝土体系,系统研究其抗压性能及孔隙结构演化规律。试验中采用尾矿球与尾矿粉替代传统骨料,配合铝相激发剂调控水化反应过程,并引入不同掺量的天然砂优化骨料级配。结果表明,天然砂的适量引入有助于提高界面致密性,外加剂可显著提升水泥浆体活性,促进孔隙结构优化,从而增强混凝土的抗压性能。比表面积、分形维数与气孔率等结构参数与强度呈显著相关,其中敏感孔径段(0 ~160 μm)对强度影响最为突出。基于多参数耦合构建的复合指标P模型对抗压强度具有良好预测能力,拟合优度达到0.84。研究成果为铁尾矿在高掺量混凝土中的资源化利用及性能提升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2025 Vol. 0 (10): 116- [摘要] ( 20 ) HTML (1 KB)  下载 PDF (1706 KB)  ( 0 )
119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涂海清
钻芯法作为混凝土强度检测的常用检测方法之一,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工程质量评估。本文基于钻芯法的技术原理,系统分析了设备与材料、操作工艺、环境与检测条件、数据处理等多维度影响因素,并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各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具体影响机制。研究表明,钻机性能稳定性、芯样加工精度、操作工艺规范性及环境条件控制是影响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通过优化各环节流程可显著提升钻芯法检测的可靠性。研究成果为工程实践中钻芯法的标准化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参考。
2025 Vol. 0 (10): 119- [摘要] ( 27 ) HTML (1 KB)  下载 PDF (1624 KB)  ( 0 )
122 建筑工程管理中混凝土强度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分析
罗昌鼎
混凝土强度质量是建筑工程结构安全与耐久性的关键指标,工程实践中,设计、材料、施工、养护及现场管理等因素致使混凝土强度波动频发,质量控制面临严峻挑战。需系统分析影响强度的关键环节,涵盖配合比设计合理性、原材料性能稳定性、施工工艺规范性、环境条件与质量监督协同性,基于此构建全流程闭环质量控制体系,有效提升混凝土强度水平,推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向精细化、科学化迈进。
2025 Vol. 0 (10): 122- [摘要] ( 26 ) HTML (1 KB)  下载 PDF (1605 KB)  ( 0 )
125 水库大坝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姜恩宇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库大坝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以其低水化热、高效经济等优势,成为核心技术。文章立足于碾压混凝土特性,分析了材料组成、配合比设计原理,深入探讨施工流程中的拌制、运输、摊铺、碾压及层面处理技术要点,构建全流程质量控制体系。结合工程实例,阐述配合比设计参数确定方法、施工工艺实施路径及效果评估指标,为同类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2025 Vol. 0 (10): 125- [摘要] ( 21 ) HTML (1 KB)  下载 PDF (1594 KB)  ( 0 )
128 混凝土灌浆套筒连接质量检测试验技术
刘国栋
本文聚焦混凝土灌浆套筒连接质量检测试验技术,系统阐述其在装配式建筑中的重要意义。详细分析外观检查、超声检测、X射线检测、取芯检测等常用检测技术的原理、操作流程、应用场景、优势与局限性,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探讨不同技术的应用效果,旨在为保障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提升混凝土灌浆套筒连接质量检测水平提供全面的理论与实践参考,推动装配式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2025 Vol. 0 (10): 128- [摘要] ( 19 ) HTML (1 KB)  下载 PDF (1334 KB)  ( 0 )
131 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混凝土防渗墙质量控制的研究
鲁明星
针对中小型水库混凝土防渗墙施工中渗漏治理与质量控制难题,文章以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为例,阐述了多节钢管辅助混凝土防渗墙技术的施工应用与质量控制要点。研究结合库区粉质黏土夹砂层地质条件,详细分析了导墙施工、造孔成槽、泥浆制备、混凝土浇筑等关键工序的技术参数与控制方法,包括倒“L”型导墙结构(埋深1.8 m)、“钻抓法”成槽(垂直度偏差≤1/200)及水下混凝土浇筑工艺(坍落度200 mm±20 mm)。结果指出,该技术使墙体轴线偏差缩减至±2 cm,渗透系数实测值为8×10-8 cm/s,检测合格率达98%,较传统工艺显著提升防渗性能与施工效率,兼具技术创新性与工程实用性。
2025 Vol. 0 (10): 131- [摘要] ( 21 ) HTML (1 KB)  下载 PDF (1495 KB)  ( 0 )
134 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试验检测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
周瑜春
本文以某25层住宅楼地下室底板C40防水混凝土工程为例,深入探讨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体系。通过构建"云平台+物联网"的智能化管控平台,实现原材料储存环境的实时监测与预警。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配合比,运用响应面法研究外加剂与掺合料的复配效应,建立了具有良好预测能力的数学模型。在生产过程中,引入PLK可编程控制系统,实现原材料智能计量与工艺参数自动调节。结合覆盖式布料系统和智能喷淋养护措施,显著提升了混凝土的强度性能和防水性能,为工程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2025 Vol. 0 (10): 134- [摘要] ( 14 ) HTML (1 KB)  下载 PDF (1550 KB)  ( 0 )
137 混凝土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的电磁感应检测技术应用
向 飞, 李香霖, 邱少冬, 黎敏鑫
钢筋保护层厚度作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与安全性能的重要保障参数,其状态直接影响构件在服役过程中的抗腐蚀能力与承载稳定性。针对工程中常见保护层厚度控制偏差问题,本文基于电磁感应检测原理,开展了建筑结构中钢筋保护层厚度的非破损检测研究,结合实际工程构件布置,设计了测区划分、参数配置与数据修正方法,构建了完整的检测流程。实测结果与设计值匹配良好,信号响应稳定,误差控制在规范范围内,验证了该技术在复杂现场条件下的适应能力与应用价值。
2025 Vol. 0 (10): 137- [摘要] ( 16 ) HTML (1 KB)  下载 PDF (1448 KB)  ( 0 )
140 考虑粉煤灰和硅灰掺量的路用再生混凝土28 d强度预测
田小风, 陆华森, 屈 伸, 李 焘
在粉煤灰-硅灰再生混凝土中,粉煤灰和硅灰掺量显著地影响了其28 d抗压强度,传统公式难以对粉煤灰-硅灰再生混凝土的28 d抗压强度进行较好的预测。对此收集了大量粉煤灰-硅灰再生混凝土试验数据,分析了粉煤灰及硅灰对再生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建立了粉煤灰-硅灰再生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预测公式。将预测公式的计算结果同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该公式能较好地预测粉煤灰-硅灰再生混凝土的28 d抗压强度,验证了该预测公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对于实际工程控制进度有实际意义。
2025 Vol. 0 (10): 140- [摘要] ( 16 ) HTML (1 KB)  下载 PDF (1379 KB)  ( 0 )
143 PC构件装配式建筑混凝土加固施工技术要点
张志伟
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发展,PC构件混凝土也面临着裂缝、连接节点不牢、耐久性差的质量问题。本文基于此现状,探讨了外部粘钢加固、碳纤维布加固、增大截面加固及预应力加固四种加固技术的有效应用,系统阐述了各技术的应用原理、施工流程和工艺要点,以有效提升PC构件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解决各类安全隐患。
2025 Vol. 0 (10): 143- [摘要] ( 18 ) HTML (1 KB)  下载 PDF (1460 KB)  ( 0 )
146 混凝土智能养护技术在桥墩爬模施工中的应用
丁春华
为有效应对桥墩爬模施工中混凝土养护存在的动态适配性差、安全风险高、调控精度低等问题,本文围绕混凝土智能养护技术在该场景的应用展开探讨。方法上,通过分析混凝土养护核心需求与爬模施工工艺特点,设计 “分层分布式” 智能养护系统,包含感知层、控制层、执行层和管理层,提出基于混凝土成熟度理论的控制算法及分阶段养护策略,明确系统安装调试与爬模施工的协同管理流程。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现温湿度实时监测与精准调控,满足不同养护阶段参数要求,解决传统养护方式局限。结论显示,混凝土智能养护技术能提升桥墩混凝土施工质量,保障施工安全与效率,为同类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2025 Vol. 0 (10): 146- [摘要] ( 21 ) HTML (1 KB)  下载 PDF (1475 KB)  ( 0 )
149 高寒盐渍区混凝土断裂及防护技术研究
姜 亭
为解决新疆高寒盐渍区混凝土受冻害与盐腐蚀耦合作用导致结构提前劣化断裂的问题,本文通过冻融循环、盐侵蚀试验及微观测试,分析混凝土劣化机理,设计纳米复合改性材料,构建多尺度增强体系,开发应急加固技术与耐久性预测模型。研究揭示了冻融-盐侵协同作用下微结构损伤演化规律,形成环境适配型配合比设计方法,建立基于损伤评估的快速加固体系,为光伏基座等工程提供防护技术支撑,对提升区域基础设施耐久性及应急抢险能力具重要意义。
2025 Vol. 0 (10): 149- [摘要] ( 16 ) HTML (1 KB)  下载 PDF (1571 KB)  ( 0 )
152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研究进展
张勇康, 王金奎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是一种能够与混凝土内部物质发生反应并生成结晶体的材料。结晶体物质能够填充混凝土的孔隙和微裂缝,从而起到防水的作用。此种防水材料不仅具有独特的自愈合性能,同时可以提高混凝土密实度,使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得到恢复并提升。为了充分了解现有防水材料,重点剖析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性能特点,本文综述了当前主要防水材料的类型、原理和特点,并对比了其优缺点。阐述了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作用机理,同时从抗渗性、相容性等方面分析了其性能特点和优势。最后展望了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应用前景,为相关研究人员和工程实践者提供参考。
2025 Vol. 0 (10): 152- [摘要] ( 22 ) HTML (1 KB)  下载 PDF (1555 KB)  ( 0 )
155 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提升及工程应用研究
项 鑫
再生混凝土作为绿色建筑材料,其力学性能短板制约工程应用。通过解析再生骨料特性调控、界面过渡区强化及复合改性协同作用机制,形成骨料精细化处理、胶凝体系优化配比及功能性组分协同掺入等提升技术。在此基础上,构建建筑结构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应用技术体系及性能监测技术,为再生混凝土在工程中的规模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2025 Vol. 0 (10): 155- [摘要] ( 21 ) HTML (1 KB)  下载 PDF (1619 KB)  ( 0 )
158 泡沫混凝土应用对装配式地铁车站受力情况影响分析
汤 剑, 李元卓, 段 强, 许 军, 吴 凯, 覃镇星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装配式地铁车站的建设量正日渐增长。装配式车站多为重大工程,其建设应当考虑绿色化、轻量化的要求。然而,装配式地铁车站结构轻量化设计中针对泡沫混凝土充填薄壁空腔的研究迟滞不前,对于是否可以采用泡沫混凝土充填以达到建造技术“轻量化、绿色化”的要求尚未可知。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装配式地铁车站结构轻量化的研究是相当不充分的。因此,针对装配式地铁车站薄壁空腔充填的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十分必要与迫切。本文结合深圳市轨道交通6号线具体环境特点及结构特征,对其轻量化设计的若干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采用数值模拟等手段详细论证了薄壁空腔充填的可行性,相关成果可以为后续工程提供参考。
2025 Vol. 0 (10): 158- [摘要] ( 17 ) HTML (1 KB)  下载 PDF (1604 KB)  ( 0 )
       当月整期下载
999 2025年10月职称评审要件
2025 Vol. 0 (10): 999- [摘要] ( 28 ) HTML (1 KB)  下载 PDF (15818 KB)  ( 12 )
合作企业
版权所有 © 2015 《水泥》杂志社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7690号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6011385号-53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