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区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RSS
Email Alert
    期刊信息

月刊,1974年创刊
主管机关: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主办单位: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
     究所
主  任:王新频
主  编:胡如进
副  主  编:王新频,张 迪
编辑出版:《水泥》编辑部
地  址:北京朝阳区管庄
编辑部电话:(010)65767042
           51164621
广告部电话:(010)65765526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朝工商广登字
        20170026号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国内发行:北京报刊发行局
订  购 处: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2-325
刊  号:ISSN 1002-9877
     CN 11-1899/TQ

2020年 0卷 9期
刊出日期:2020-09-03

试验研究
分析测试
生产技术
生产设备
收尘环保
技改交流
当月整期下载
 
       当月整期下载
0 2020年第9期整期电子版(含彩页)
2020 Vol. 0 (9): 0- [摘要] ( 239 ) HTML (1 KB)  下载 PDF (137879 KB)  ( 1 )
       试验研究
1 改性钛石膏作水泥缓凝剂的研究
张 宾, 陈博文, 张玉玲
将钛石膏直接用作水泥缓凝剂时可能会影响水泥的相关性能。采用酸洗法对钛石膏进行改性,研究了改性前后的钛石膏作缓凝剂时对水泥相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洗法对钛石膏进行改性,可以显著降低钛石膏中Fe(OH)3含量的同时提高SO3的含量。当改性钛石膏中铁的含量(以Fe2O3计)低于2.5%,将其作为P·C42.5、P·O42.5和P·Ⅱ42.5水泥的缓凝剂时,水泥的安定性合格,标准稠度用水量、净浆流动度、凝结时间及强度与使用脱硫石膏时相当,即改性钛石膏可以替代脱硫石膏作为水泥的缓凝剂。
2020 Vol. 0 (9): 1- [摘要] ( 189 ) HTML (1 KB)  下载 PDF (4836 KB)  ( 3 )
6 水泥中混合材对管桩制品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赵勇康, 王 燕
管桩制品由于其特殊的生产工艺流程,为保证管桩制品的质量要求,对水泥各项性能有严格要求。不同种类的混合材生产的水泥,因其特性不同对管桩制品外观及强度产生较大影响。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用于管桩制品的水泥,混合材宜采用能降低水泥需水量的物料,不宜采用火山灰质类和保水性太好的物料。
2020 Vol. 0 (9): 6- [摘要] ( 236 ) HTML (1 KB)  下载 PDF (2061 KB)  ( 0 )
8 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对镍渣活性影响的探究
丁 浩
针对两种不同的镍渣在应用中表现出不同活性指数,采用化学分析和XRD衍射分析方法测试了两种镍渣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结果显示活性指数高的镍渣CaO和Al2O3含量高,矿物组成基本为非晶态,而活性指数低的镍渣SiO2和MgO含量高,矿物组成为镁橄榄石(Mg2SiO4)、铁橄榄石(Fe2SiO4)晶体和少量非晶态。
2020 Vol. 0 (9): 8- [摘要] ( 196 ) HTML (1 KB)  下载 PDF (3504 KB)  ( 0 )
       生产技术
11 4 000 t/d生产线氮氧化物超低排放改造经验 Hot!
李 壮, 李太功, 闫海峰, 李树江, 武立坤, 赵胜群, 刘卫学
随着《2019 年邢台市工业污染深度治理攻坚战方案》的实施,环保标准的不断严格,公司按照“五稳保一稳”的原则,采用“稳定煅烧+分级燃烧+SNCR+系统密封治理+智能脱硝”的综合技术路线,分步对整个工艺系统氮氧化物超低排放进行了综合改造。改造后,氮氧化物排放折算浓度平均值为39.9 mg/Nm3,并长期稳定在50 mg/Nm3以内,氨水用量1.5 m3/h,对熟料产质量无负面影响,达到了技改的目的。
2020 Vol. 0 (9): 11- [摘要] ( 287 ) HTML (1 KB)  下载 PDF (4024 KB)  ( 0 )
14 利用洪堡公司(KHD)技术对烧成系统提产改造
满沅澧
以国内某5 000 t/d生产线采用洪堡公司(KHD)技术对烧成系统提产改造为例,详细介绍了通过前期技术诊断,包括制定调查问卷和需要技术资料清单、现场调查和提出诊断报告,工程设计,生产调试等,最终达到了提产20%以上的目标。该技术适用于老线改造,也同时适用于新建生产线,可以采用KHD的管道式分解炉系统,也可以在原有分解炉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喂料点和缩口,达到提产的目标。
2020 Vol. 0 (9): 14- [摘要] ( 255 ) HTML (1 KB)  下载 PDF (3344 KB)  ( 10 )
17 年产60 万t超细粉煤灰生产线的设计实践及运行效果
王江涛, 李邦宪, 孙继亮, 陈 刚
介绍了超细粉煤灰制备系统的设计要求、设备选择及工艺流程,测试了超细分级机的性能及超细粉煤灰产品的颗粒组成。72 h连续运转的达标测试结果表明,超细粉煤灰成品细度(45 μm筛筛余)约0.4%,综合粉磨电耗为41 kWh/t。
2020 Vol. 0 (9): 17- [摘要] ( 194 ) HTML (1 KB)  下载 PDF (3185 KB)  ( 2 )
20 煤基油180黑渣取代部分砂岩煅烧熟料的生产实践
杜 平, 赵武魁
本文介绍了煤基油180黑渣代替部分砂岩进行生料配料的生产实践,分析了熟料的化学成分及矿物组成。结果表明,利用黑渣代替部分砂岩,不仅改善了生料易烧性,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
2020 Vol. 0 (9): 20- [摘要] ( 236 ) HTML (1 KB)  下载 PDF (1782 KB)  ( 0 )
22 助磨剂对水泥粉磨工艺影响与应用实例
李 才, 李渊博
利用已知作用机理理论描述助磨剂对水泥粉磨过程因果层次及递进关系影响,以联合粉磨应用实例,详细介绍工业生产中的工艺参数和生产现象变化。这种可观测到的指标变化趋势仅限定在首次使用助磨剂或者停止一段时间恢复使用的初始阶段,且针对特定工艺和原材料条件进行助磨剂产品配型设计,可以准确评价助磨剂对水泥粉磨促进作用。对于使用助磨剂水泥比表面积和筛余细度同时降低现象作了解释。
2020 Vol. 0 (9): 22- [摘要] ( 190 ) HTML (1 KB)  下载 PDF (3422 KB)  ( 0 )
26 降低一仓研磨体规格对水泥磨产质量的影响
邹开旺, 钟思年, 杨卫东
通过实际案例介绍了随着现在辊压机加球磨机联合粉磨系统中辊压机做功比例越来越高,入磨物料粒度已经降到很小,球磨机不再需要过多的破碎能力,为此,通过降低研磨体规格实现提高磨机粉磨效率、降低出磨水泥的0.045 mm筛筛余、提高水泥后期强度的目的。
2020 Vol. 0 (9): 26- [摘要] ( 210 ) HTML (1 KB)  下载 PDF (1711 KB)  ( 5 )
28 半终粉磨系统双立磨配单球磨的改造尝试 Hot!
卜江江, 岳红梅
针对立磨加球磨组成的半终粉磨系统中存在的电耗高的问题,提出了采用两台立磨配一台球磨机的生产工艺方案,通过改造立磨选粉机、调整磨内级配、增加空气输送斜槽等措施,实现了稳定生产、降低分步电耗、优化水泥颗粒级配的目标,水泥适应性明显好转。
2020 Vol. 0 (9): 28- [摘要] ( 211 ) HTML (1 KB)  下载 PDF (2127 KB)  ( 3 )
30 C系列耐火砖的性能及应用
倪金妹, 徐金福, 汪海滨, 李思源, 章武英
本文介绍了水泥熟料生产方式及耐火砖的使用情况,针对以前窑内使用的VDZB型标准系列砖和ISOπ/3砖进行了分析,介绍了C系列耐火砖的性能及应用情况。实践表明,C系列耐火砖更适应目前国内大直径窑,既可避免砌筑施工中的问题,又可以提高窑衬牢固性,减少掉砖红窑事故,满足我国水泥工业窑径大型化及煅烧工业废物的需求。
2020 Vol. 0 (9): 30- [摘要] ( 182 ) HTML (1 KB)  下载 PDF (4564 KB)  ( 1 )
35 一种纳米介孔隔热材料与耐火砖复合的窑衬结构
李 艳, 葛国锋, 毛恩亮
本文介绍了一种回转窑用的纳米介孔隔热材料与耐火砖复合结构的内衬,通过建立热工模型对这种结构设备表面温度进行推算,并将这种耐火内衬结构在水泥厂回转窑内实际应用,通过对比筒体扫描温度,证明回转窑热工模型推算设备外表面温度的计算方法准确,这种耐火内衬结构比传统单层耐火内衬具有更好的保温性能,可以显著降低回转窑热能消耗。
2020 Vol. 0 (9): 35- [摘要] ( 189 ) HTML (1 KB)  下载 PDF (3328 KB)  ( 0 )
38 浅谈篦冷机用风优化及篦板改造 Hot!
刘晓晔, 敬仕洪, 杨 海, 樊耿俊
对两条5 000 t/d生产线的篦冷机进行用风优化及篦板改造,用较低的成本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改造后,二次风温更加稳定,由1 000~1 050 ℃提升至1 120~1 170 ℃,熟料平均实物煤耗由140.4 kg/t降至136.54 kg/t,出篦冷机熟料温度由215 ℃下降至90 ℃以下。
2020 Vol. 0 (9): 38- [摘要] ( 253 ) HTML (1 KB)  下载 PDF (2838 KB)  ( 2 )
41 煤粉制备系统的安全管理方法
曹辉辉
我公司有两条设计产能为3 000 t/d的熟料生产线,煤粉制备系统有两套,煤磨为立磨,具体工艺见图1。在2012年和2015年,我公司2#煤粉制备系统分别发生两次袋收尘器着火爆炸事故,所幸事故能得到及时控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与较大财产损失。此后,我公司针对实际情况,对煤粉制备系统从工程技术上和管理方面做了多方面优化。
2020 Vol. 0 (9): 41- [摘要] ( 188 ) HTML (1 KB)  下载 PDF (3740 KB)  ( 0 )
       生产设备
43 生料立磨系统几项节能技改实践
高 攀
我公司二期为4 000 t/d熟料生产线,于2010年6月投产。系统配备2台JLM3(4)-46.4生料立磨,设计产能200 t/h。由于环保要求日益严峻,同时为进一步强化成本管控,提产降耗,我公司在2019年初大修时对二期生料系统进行了三项节能环保升级改造。
2020 Vol. 0 (9): 43- [摘要] ( 191 ) HTML (1 KB)  下载 PDF (1848 KB)  ( 2 )
45 辊压机液压站的改造
赵美中, 刘亚辉, 李博雷
通过对水泥2#辊压机系统运行现状的研究分析,针对原有液压站运行时的弊端,采取改造液压站的措施。对原有液压站进行升级改造,即DCS系统中的PLC控制不变,通过液压站整体升级,达到辊压机稳定运行的效果。本次油站设计立足自身完成,自复工生产该站投入使用以来,保证了辊压机系统的稳定运行,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
2020 Vol. 0 (9): 45- [摘要] ( 192 ) HTML (1 KB)  下载 PDF (3152 KB)  ( 0 )
47 四方长条型水泥库库底放灰系统的自动化改造
胡小军
本文介绍了新型B600承重充气箱式输送斜槽在老式四方长条型水泥库库底放灰系统的创新应用,通过一些新式粉体处置设备的选用,并对原有DCS操作系统进行一体化整合、更新,真正实现了老式水泥库库底放灰、散灰装车系统的机械自动化操作,大大减轻了岗位工的体力劳动负荷。
2020 Vol. 0 (9): 47- [摘要] ( 157 ) HTML (1 KB)  下载 PDF (2342 KB)  ( 0 )
49 水泥球磨机磨头滑履在线更换
余可朕, 宋利远
我公司Φ4.2 m×13 m球磨机,由于磨头滑履腹板位置开裂,从2016年初开始一直90%产量运行,后续现场多次焊接局部修复,由于焊接变形量大,裂纹无法刨削清根,运行过程中存在交变应力,导致裂纹向滑履表面扩张,至2019年已无修复价值,由于现场位置狭窄,如果整体更换筒体,工期约60 d,考虑春节工期紧、筒体制作周期长、费用高等原因,为保证生产决定于2019年12月11日启动磨头滑履更换项目。
2020 Vol. 0 (9): 49- [摘要] ( 208 ) HTML (1 KB)  下载 PDF (2831 KB)  ( 0 )
51 菲斯特煤粉转子秤的使用实践
琚瑞喜
菲斯特转子秤在生产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下煤不畅的现象,主要是蓬仓引起的,而造成菲斯特转子秤蓬仓的原因很多,有煤湿蓬仓、转子间隙大窜风蓬仓、风压高风蚀设备磨损、收尘器失效等,本文就我公司遇到的几种情况及措施作一浅析。
2020 Vol. 0 (9): 51- [摘要] ( 201 ) HTML (1 KB)  下载 PDF (2288 KB)  ( 0 )
       收尘环保
53 水泥窑智能SNCR脱硝技术介绍 Hot!
彭兴华, 周 荣, 顾 快, 詹 杰
水泥工业氮氧化物(NOx)控制标准持续收严,深度脱硝治理技术成为目前研究和工程实施的重点。智能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智能SNCR脱硝)技术采用数据驱动的控制模式,实现NOx浓度预测和精准喷氨,可实现控制NOx浓度稳定低于100 mg/Nm3,技术可达50 mg/Nm3以下。此外,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SCR脱硝)依然占据重要地位,中温高尘选择性SCR脱硝技术相对成熟。液态催化还原脱硝(LCR脱硝)因可以实现脱硝除尘一体化,也逐步得到发展。从技术、经济及应用业绩对3种主流深度脱硝工艺路线的评估表明:智能SNCR脱硝技术具有技术可达、建设运行费用低、技术可扩展性好、改造工程量小等优势,是基于现实硬件基础和现行标准发展趋势的较好的工艺路线。
2020 Vol. 0 (9): 53- [摘要] ( 234 ) HTML (1 KB)  下载 PDF (4599 KB)  ( 3 )
57 水泥窑尾袋式除尘器的改造
石欢欢
随着“打赢蓝天保卫战”号角的强劲吹响,国家环保力度不断加大,沿海地区和京津冀地区纷纷发布出台了水泥窑超低排放标准。由于国家环保形势越来越严峻,最初设计的袋式除尘器已很难达到水泥窑的超低排放标准,所以有必要对现有不达标除尘器进行改造。本文结合工程改造实例,详细阐述某水泥厂窑尾袋式除尘器技术改造。
2020 Vol. 0 (9): 57- [摘要] ( 166 ) HTML (1 KB)  下载 PDF (3071 KB)  ( 0 )
61 湿法脱硫调试注意事项
唐新科, 张 波
随着近几年国家对环保重视力度的加大,为满足环保要求,我国水泥行业对高硫烟气进行脱硫已成为大势所趋。目前国内对水泥窑高硫烟气脱硫主要以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技术为主,本文主要对水泥湿法脱硫调试工作中的注意事项进行简要总结。
2020 Vol. 0 (9): 61- [摘要] ( 222 ) HTML (1 KB)  下载 PDF (2443 KB)  ( 0 )
63 3 200 t/d生产线氨逃逸理论值与实测值的对比分析
刘鹏飞, 刘卫民, 黄海林, 王亚丽, 郝利炜, 姜树丰
对某3 200 t/d水泥生产线的氮氧化物和氨逃逸情况进行了实际测试,并计算了C1出口和窑尾烟囱的理论氨逃逸值。结果表明,氨逃逸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存在较大差异,理论计算值高于实测值,氨的氧化率和粉尘浓度、水分等是实测值与理论值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氨水用量和分解炉出口NOx浓度是影响氨逃逸理论计算结果的主要因素。
2020 Vol. 0 (9): 63- [摘要] ( 190 ) HTML (1 KB)  下载 PDF (3869 KB)  ( 2 )
       分析测试
67 影响测定原煤一般分析试验水分的质量分数准确性因素的研究
刘 芳, 张 健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原煤、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干燥温度、干燥时间、冷却时间、不同粒度等条件下制备一般分析试验煤样,测试其试验水分的质量分数,来研究影响测定原煤一般分析试验水分的质量分数准确性因素。结果表明,煤的品种品质、空气湿度温度、干燥温度、干燥时间、冷却时间、煤样粒度等均对一般分析试验水分的质量分数检测结果准确性有一定的影响。为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精密度,原煤制备一般分析试验煤样在环境温度中,达到大气湿度平衡为准;制备试样时要严格控制粒度;测定时间应尽量短(最多不超过7 d)。
2020 Vol. 0 (9): 67- [摘要] ( 208 ) HTML (1 KB)  下载 PDF (3010 KB)  ( 0 )
70 一次无烟煤煅烧水泥熟料岩相结构鉴定及还原熟料特殊龟裂纹成因分析
梁 旗
本文通过两个无烟煤煅烧的水泥熟料岩相观测实例,依据熟料岩相结构进行煅烧进程分析,探讨无烟煤煅烧水泥熟料存在的问题。对火焰形状、过多用煤的弊端提出看法。本文还就还原熟料中出现的一种特殊裂纹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
2020 Vol. 0 (9): 70- [摘要] ( 197 ) HTML (1 KB)  下载 PDF (4348 KB)  ( 0 )
73 关于水泥水溶性铬(Ⅵ)测定影响因素的探讨
林盼盼, 马传杰, 贾月彩
对通用硅酸盐水泥不同品种及同一品种不同含量水泥与水泥熟料进行水溶性铬(Ⅵ)的试验,分别从试验过程和仪器性能两方面进行研究,着重分析滤液颜色、酸度、显色剂、显色时间、滤液放置时间及仪器测定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提高数据准确性和精确性。

2020 Vol. 0 (9): 73- [摘要] ( 159 ) HTML (1 KB)  下载 PDF (2921 KB)  ( 0 )
       技改交流
76 余热发电射水泵改液环真空泵改造
谢文虎
我公司2 500 t/d水泥生产线配套的一组4.5 MW汽轮发电机组于2011年2月投产运行,余热发电系统配套两台37 kW射水泵,运行方式为一用一备的射水抽气系统建立并保持汽轮机系统真空。
2020 Vol. 0 (9): 76- [摘要] ( 214 ) HTML (1 KB)  下载 PDF (1106 KB)  ( 1 )
77 水泥厂余热发电轴封加热器疏水节能改造
张佳伟
亚泰集团哈尔滨水泥(阿城)有限公司5 000 t/d生产线余热发电系统,装机容量是9 MW,2010年建设,2012年投产,热力循环系统是单压带闪蒸器的系统,设计的热力循环流程是:除盐水泵把除盐水从纯水箱输送到凝汽器热井,凝结水泵再把凝结水和补充的除盐水一起输送到闪蒸器,给水泵将水输送给两台锅炉,换热成过热蒸汽后,进入汽轮机做功,乏汽通过凝汽器换热成凝结水,完成整个热力循环。
2020 Vol. 0 (9): 77- [摘要] ( 151 ) HTML (1 KB)  下载 PDF (1916 KB)  ( 1 )
78 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后SP余热锅炉的改造
罗 王, 汪宣乾, 李祥诚
探讨了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后余热锅炉的热风条件变化,通过对水泥窑热工标定和余热锅炉热工计算等方式,全面评估余热锅炉的运行工况,并详细分析和计算了SP余热锅炉改造的可行性和收益,为水泥企业节能降耗提供依据,对实际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2020 Vol. 0 (9): 78- [摘要] ( 189 ) HTML (1 KB)  下载 PDF (2991 KB)  ( 1 )
81 100%利用煤立磨吐渣降低煤耗的措施
杨金波, 李鸣飞
为了满足回转窑用煤量的增长,提高煤磨台时产量的同时,吐渣量也会显著增加,由于吐渣量大,还夹杂少量好煤,若外排势必造成部分原煤的浪费。为此,采用外循环系统,将煤立磨吐渣100%回磨再利用,解决了生产线长期存在的瓶颈问题。同时吨熟料煤耗可下降2.5 kg,降低生产成本。
2020 Vol. 0 (9): 81- [摘要] ( 175 ) HTML (1 KB)  下载 PDF (2131 KB)  ( 4 )
合作企业
版权所有 © 2015 《水泥》杂志社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7690号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6011385号-53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