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炉三次风管与生料管相对位置对分解炉影响的数值模拟
蔡业堃1,汪时斌1,王鹏辉2,张玉卓2,杨博皓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effect of relative position between tertiary air duct and raw meal pipe on precalciner
CAI Yekun, et al.
摘要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DD分解炉三次风管与上部生料管相对位置变化对炉内流场、温度场及组分浓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次风管上移至6.3 m处时,三次风在上部生料冲击下出现了向下的反向旋流效应将O2输运至上部煤粉燃烧区,使得煤粉可以充分燃烧,炉温升高,NOx浓度也随之上升。生料管的下移占据了煤粉燃烧的空间,当生料管移动至7.5 m处时,部分煤粉将绕过生料至炉上部完成燃烧。三次风管上移及生料管的下移都对炉内NOx浓度有很大影响。在一定范围内,三次风管的上移可以降低NOx浓度,但由于O2逐渐远离煤粉燃烧区使得煤粉燃烧会受到严重影响。计算了五种情况下的生料分解率发现,A(T1R3)情况下的生料分解率最高,可达87.5%。综合炉内温度、组分分布及生料分解率计算结果在实际应用中推荐A方案,即三次风管与生料管分别位于4.4 m和9.3 m时比较合理。
关键词 :
分解炉 ,
数值模拟 ,
组分浓度场 ,
NOx
出版日期: 2021-09-01
[1]
陈 阁, 王俊杰, 房晶瑞, 刘姚君, 马腾坤, 汪 澜. 不同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工艺流程的数值模拟 [J]. 水泥杂志, 2021, 0(10): 11-.
[2]
王俊杰, 陈 阁, 房晶瑞, 刘姚君, 马腾坤, 汪 澜. 垃圾衍生燃料(RDF)特性对水泥分解炉协同处置的影响 [J]. 水泥杂志, 2021, 0(08): 23-.
[3]
蔡 军, 任强强, 欧阳子区, 朱建国, 吾慧星, 杨华伟, 吕清刚. 水泥窑炉NOx原位还原超低排放技术及示范 [J]. 水泥杂志, 2021, 0(06): 45-.
[4]
宁 波, 任 鹏, 喻宏祥, 李志军. 基于Fluent软件的除尘器性能分析及结构优化 [J]. 水泥杂志, 2021, 0(04): 38-.
[5]
蒋文伟, 陶从喜, 沈序辉, 梁 乾, 何明海, 苏 军. 分级燃烧技术实现NOx超低排放的应用实践 [J]. 水泥杂志, 2021, 0(02): 56-.
[6]
满沅澧. 利用洪堡公司(KHD)技术对烧成系统提产改造 [J]. 水泥杂志, 2020, 0(9): 14-.
[7]
刘卫民, 姜树丰. 5 000 t/d生产线预热器系统的技术诊断与改造 [J]. 水泥杂志, 2020, 0(8): 31-.
[8]
郭成成, 路 迪, 李 梦, 郭海涛. RSP分解炉协同处置危险废物过程中窑尾烟室爆燃的处理 [J]. 水泥杂志, 2020, 0(8): 35-.
[9]
李志强, 轩红钟, 张宗见. 分解炉燃料多级燃烧脱硝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J]. 水泥杂志, 2020, 0(8): 54-.
[10]
姜德生, 徐基军, 马昭迎, 朱豫才, 蒋鹏飞, 张抗抗, 王 炜. 模型预测控制在水泥生产线自动化的应用 [J]. 水泥杂志, 2020, 0(7): 61-.
[11]
张 勇, 黄雪梅, 王小荣, 邓建刚, 廖 禹. 窑尾离心排风机高效节能改造 [J]. 水泥杂志, 2020, 0(11): 64-.
[12]
李洪俊, 索红建. C-KSV预热器系统NOx超低排放技术的应用 [J]. 水泥杂志, 2020, 0(04): 28-.
[13]
陈 杰, 李正军, 白 林, 任钦贵. 分解炉鹅颈管改造实践 [J]. 水泥杂志, 2020, 0(04): 71-.
[14]
尹 成, 任 轩, 屈荷叶, 任 凯, 郭 纯. 基于水泥除尘+脱硝流场的CFD数值模拟研究 [J]. 水泥杂志, 2020, 0(01): 58-.
[15]
王新博, 刘维涛, 周志华, 靳静然. 离线型分解炉及氮氧化物超低排放升级改造#br# [J]. 水泥杂志, 2019, 0(9):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