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区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RSS
Email Alert
    期刊信息

月刊,1974年创刊
主管机关: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主办单位: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
     究所
主  任:王新频
主  编:胡如进
副  主  编:王新频,张 迪
编辑出版:《水泥》编辑部
地  址:北京朝阳区管庄
编辑部电话:(010)65767042
           51164621
广告部电话:(010)65765526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朝工商广登字
        20170026号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国内发行:北京报刊发行局
订  购 处: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2-325
刊  号:ISSN 1002-9877
     CN 11-1899/TQ

2025年 0卷 7期
刊出日期:2025-06-30

试验研究
分析测试
生产技术
生产设备
电气控制
协同处置
技改交流
当月整期下载
双碳专题
水泥基材料
职称评审必备要件
混凝土应用
 
       当月整期下载
0 《水泥》杂志2025年第7期整期电子书
2025 Vol. 0 (7): 0- [摘要] ( 20 ) HTML (1 KB)  下载 PDF (197064 KB)  ( 0 )
       试验研究
1 硅酸铝改性超深井用油井水泥高温性能的影响研究
赵 峰, 张水建, 曾雪玲, 龙 丹, 古安林, 李宏智, 王 佳
针对加砂油井水泥体系无法满足现有深井、超深井工程性能要求,采用硅酸铝对加砂油井水泥进行改性,通过XRD、TG和SEM等手段探究不同掺量硅酸铝对加砂水泥体系高温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硅酸铝掺量大于5%时水泥浆流变性急剧劣化。与加砂水泥体系相比,硅酸铝能够提高体系早期强度并缓解强度衰退。微观测试结果显示试样高温水化产物以C6S6H为主。分析发现少量硅酸铝在水化初期可以促进体系C6S6H形成,提高水泥石早期强度;而过量硅酸铝会阻碍石英砂参与水化,进而抑制高温水化产物的生成。该研究对于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借鉴意义。

2025 Vol. 0 (7): 1- [摘要] ( 7 ) HTML (1 KB)  下载 PDF (2723 KB)  ( 0 )
6 磷石膏在超硫酸盐水泥中的应用研究
刘丽娟, 马晓娟, 杨 凡, 何 涛, 安 然, 张君瑾
磷石膏的污染问题由来已久,本课题旨在研究将磷石膏用于超硫酸盐水泥中,以拓展磷石膏的应用途径。确定了超硫酸盐水泥各组分的大致范围和种类,通过调整组分配比可制备出不同强度等级的超硫水泥;其中配比:磷石膏20%,矿粉73.5%,水泥6.5%,外掺外加剂0.5%~1.5%,基本性能可达到P·O 42.5指标要求。外掺硅酸钠不仅能改善凝结时间,还能使其早期强度有较大幅度提升,但其掺量不宜过多,否则会对28 d强度带来不利影响。
2025 Vol. 0 (7): 6- [摘要] ( 6 ) HTML (1 KB)  下载 PDF (1952 KB)  ( 0 )
10 锂渣-矿粉-水泥三元胶凝体系的构建及性能研究
张标富
为降低水泥用量,提高锂渣等废渣资源化利用率,本文采用锂渣、矿粉、水泥配制三元复合胶凝体系,并通过改变锂渣的掺量研究复合胶凝体系凝结时间、抗压强度、水化产物等性能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锂渣会延长复合浆体的凝结时间,增加浆体的黏度,降低胶砂试件干燥收缩率。在复合体系中掺入10%的锂渣能够促进钙矾石(AFt)等水化产物的生成,提高硬化浆体的密实度,使胶砂试件的28 d抗压强度增加了6.5%,抗折强度增加了7.7%。
2025 Vol. 0 (7): 10- [摘要] ( 6 ) HTML (1 KB)  下载 PDF (1703 KB)  ( 0 )
       双碳专题
14 《建材行业六零工厂评价通则》标准解读 Hot!
郑云生, 曹元辉, 陈苏芹
在“双碳”目标的战略引领下,建材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迫在眉睫。T/CBMF 260—2024《建材行业六零工厂评价通则》作为该领域的重要标准,为建材企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关键指引。本文详细阐释“六零”工厂在零外购电、零化石能源、零一次资源、零碳排放、零废弃物排放、零员工六方面的创新理念,解析其评价体系框架。该通则不仅成为行业绿色标准体系提升的基石,激发企业技术创新活力,还为“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关键力量,显著提升我国建材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对建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
2025 Vol. 0 (7): 14- [摘要] ( 10 ) HTML (1 KB)  下载 PDF (1373 KB)  ( 0 )
18 二氧化碳加氢制备可持续燃料在典型高碳行业的应用进展 Hot!
方 钊, 梁 骥, 马娇媚, 任海伦
二氧化碳加氢制备有机燃料作为一种潜在的碳中和技术,能够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价值的燃料和化学品,具有重要的环境和经济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二氧化碳加氢技术的应用进展,阐明了可获得的能源化工原料、催化剂体系、反应工艺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了国内外工程应用案例,以水泥行业为例进行了典型高碳行业二氧化碳加氢技术应用可行性论证,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催化剂大规模制备、反应器设计、多元化的技术整合可能是碳利用产业化开发的可行方向。此外,廉价的制氢技术与CO2捕集技术的突破与耦合将推动CO2加氢技术的高质量发展并成为主流趋势。
2025 Vol. 0 (7): 18- [摘要] ( 8 ) HTML (1 KB)  下载 PDF (2357 KB)  ( 0 )
       协同处置
23 固危废中氯离子对水泥窑生产及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
陈姝敏, 秦金平, 王小华, 汪金辉, 邹米捷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危废技术因高温无害化、资源化优势成为行业热点,但固危废中氯离子(Cl-)引发的结皮堵塞、设备腐蚀及水泥质量问题严重制约其应用。本研究通过系统分析Cl-在水泥窑协同处置过程中的来源、分布、作用机制及其对生产与产品质量的影响,提出针对性开发高效Cl-控制策略,为行业优化工艺,提升水泥窑协同处置效率与产品质量提供理论支撑,保障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危废的可持续性。
2025 Vol. 0 (7): 23- [摘要] ( 13 ) HTML (1 KB)  下载 PDF (1472 KB)  ( 1 )
       生产技术
28 4 500t/d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的调试
张 旭
本文介绍了4 500 t/d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在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改造措施,主要包括生料辊压机终粉磨系统入辊压机物料的预筛分改造、立式煤磨加设补风阀、篦冷机出口至煤磨热风管道沉降室改造、更换煤粉燃烧器、篦冷机固定床角度调整等工艺改造过程,实现了提产降耗目标。
2025 Vol. 0 (7): 28- [摘要] ( 13 ) HTML (1 KB)  下载 PDF (1922 KB)  ( 0 )
32 二、三次风温优化改造 Hot!
邓锡坤, 李文杰, 袁 兵, 张 谋
在低产高替代燃料现状下,本文通过CFD模拟分析多个工厂实际案例,创新提出一种二、三次风温优化的技术方案,能提高二、三次风温度,熟料质量明显变好,同时提高窑内煅烧能力,间接提高替代燃料热值替代率(TSR),具有投资少、实施简单、经济及环境效益显著的特点。
2025 Vol. 0 (7): 32- [摘要] ( 13 ) HTML (1 KB)  下载 PDF (2493 KB)  ( 0 )
36 电石渣制水泥生产线脱硝炉结皮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崔军军, 杨海明, 罗仑昆
电石渣制水泥生产线脱硝炉缩口结皮和偏心锥结皮堵塞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导致回转窑非计划停车和人员受伤等事故频发,本文针对脱硝炉结皮和偏心锥结皮堵塞原因进行分析,介绍了解决措施,最终实现了生产安全稳定运行的目的。
2025 Vol. 0 (7): 36- [摘要] ( 9 ) HTML (1 KB)  下载 PDF (1781 KB)  ( 0 )
38 分解炉节煤降氨的技改实践
张传行, 曾国祥, 张国锋
5 000 t/d生产线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熟料标准煤耗偏高,在98.43 kg/t左右,二是脱硝氨水用量达到4.67 kg/t,采用分解炉改造实现节煤降氨,熟料标准煤耗降到96.53 kg/t,吨熟料氨水用量降至2.01 kg/t,实现了节煤降氨,超低排放达标,降低熟料成本的目标,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025 Vol. 0 (7): 38- [摘要] ( 8 ) HTML (1 KB)  下载 PDF (1807 KB)  ( 0 )
41 预裂爆破在水泥用灰岩矿边坡控制工程中的应用
王 卓, 蔡 昆
水泥用灰岩矿一般为露天矿山,自上而下分台阶开采。采用预裂爆破的控制爆破技术形成终了边坡,可以确保终了边坡的完整性,使终了边坡在满足设计参数的同时,尽量接近设计值而不超过,进而在确保边坡安全的前提下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的目的。本文总结小上峪水泥用灰岩矿预裂爆破靠帮终了的经验做法,对预裂爆破在水泥用灰岩矿山边坡终了工程中的应用有积极意义。
2025 Vol. 0 (7): 41- [摘要] ( 5 ) HTML (1 KB)  下载 PDF (1851 KB)  ( 0 )
       生产设备
44 联合粉磨系统半终粉磨改造实践 Hot!
颜家成, 何平华, 张积鑫, 朱 飞, 金 田
通过增设斜槽,对辊压机技改磨(联合粉磨系统)实施半终粉磨改造,将辊压机成品物料引入出磨斗式提升机,经选粉机分选后入磨,P·O 42.5和P·Ⅱ52.5水泥台时产量分别由255 t/h、205 t/h提升至265 t/h、220 t/h,改造效果明显。
2025 Vol. 0 (7): 44- [摘要] ( 10 ) HTML (1 KB)  下载 PDF (1580 KB)  ( 0 )
46 水泥厂原料喂料系统的优化研究
王 阳, 段 林
某水泥厂喂料系统存在诸多不足,限制了系统的运行效率并增加了设备维护压力,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以降低设备负荷、优化工艺流程、改善粉尘控制为核心的优化策略,通过增设提升机分离喂料与回料、调整输送路径、升级除尘设备以及改进工艺布局等措施,降低了设备运行负荷,提高了输送效率和成品率,并改善了环境,为水泥厂原料喂料系统的升级改造提供参考。
2025 Vol. 0 (7): 46- [摘要] ( 10 ) HTML (1 KB)  下载 PDF (1710 KB)  ( 0 )
50 基于过盈配合的立磨辊芯修复工艺与实践
吴富德, 万闯建
针对传统铺焊工艺修复立磨辊芯内孔存在的工艺复杂、成本高及修复后易产生裂纹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过盈配合的镶套修复工艺。以某型号立磨辊芯为研究对象,从镶套材质选择、厚度设计、配合公差优化及装配方法等方面,系统阐述工艺原理与实施流程。实践表明,该工艺综合成本降低19.4%,修复后辊芯内孔尺寸精度及连接可靠性均满足设计要求,且可推广至辊芯外锥面的修复,已成功用于多种型号立磨辊芯的修复,为立磨辊芯绿色再制造提供了可靠解决方案。
2025 Vol. 0 (7): 50- [摘要] ( 10 ) HTML (1 KB)  下载 PDF (1690 KB)  ( 0 )
52 十字棒篦冷机在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及改进
秦学恒
浙江南方水泥下属多个企业已完成篦冷机从3代机升级 4代机的设备改造,建德南方工厂新建生产线选用第4代十字棒篦冷机,在运行中陆续出现了一些问题,不能达到新管理标准,本文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十字棒篦冷机进行了改进,改善了设备的运行状态,节约设备维修成本。
2025 Vol. 0 (7): 52- [摘要] ( 5 ) HTML (1 KB)  下载 PDF (2090 KB)  ( 0 )
       电气控制
56 窑直流传动控制变压器故障分析及处理
苏世鹏
宁夏某水泥生产线改造项目在性能测试过程中,遭遇回转窑主电机频繁跳停。通过跳停故障现象观察,结合跳停数据,查明多次跳停故障原因为窑直流传动控制变压器多次跳闸,结合供电回路发现是谐波电流导致。通过加装过压保护装置和更改UPS供电等措施解决了问题。
2025 Vol. 0 (7): 56- [摘要] ( 4 ) HTML (1 KB)  下载 PDF (1491 KB)  ( 0 )
58 通过电流限制避免永磁电机失磁
李文斌
重点探讨了如何限制永磁电机电流、防止电流过高导致失磁的重要性及具体方法。通过永磁电机的特性和运行要求,对变频器的电流量程、电流限制等参数的合理设置,以及DCS后台电流报警设置,能够有效避免永磁电机过温导致的失磁,保障电机的正常运行,延长其使用寿命。
2025 Vol. 0 (7): 58- [摘要] ( 4 ) HTML (1 KB)  下载 PDF (1502 KB)  ( 0 )
       技改交流
60 熟料生产线煤粉输送系统技改实践
郑 峰, 徐文斌
针对某5 000 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煤粉输送系统的技术改造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分析现场实际用煤量与风量等数据,提出了提高煤粉输送料气比的技改优化方案,降低了熟料工序的煤耗及电耗。改造措施包括优化设备配置、改善送煤管道设计,将燃烧器更换为高风压燃烧器并降低送煤风量和一次风量。经过技改后,熟料工序的煤耗和电耗有明显的降低,实现了良好的节能效果。
2025 Vol. 0 (7): 60- [摘要] ( 9 ) HTML (1 KB)  下载 PDF (1553 KB)  ( 0 )
62 斜拉链机自动取样改造
饶 锐, 杨彦东, 蒋泽宇
为实现熟料自动无人取样,以TPM管理相关分析工具为路径,组织公司电、钳人员自行对斜拉链机进行改造,实现出窑熟料的自动取样,提高了出窑熟料的取样代表性,减轻了质量管理部门取样员工的劳动强度,避免了人员在高温环境下取样造成人员伤害,达到了本质安全要求。
2025 Vol. 0 (7): 62- [摘要] ( 8 ) HTML (1 KB)  下载 PDF (1760 KB)  ( 0 )
       分析测试
64 通用硅酸盐水泥组分质量控制样品的内部研制及应用
盛 昆, 丁 盛, 符 辉, 李春香, 张植娟, 张 朝
参照GB/T 15000.5-2023《标准样品工作导则 第5部分:质量控制样品的内部研制》标准,本研究以实验室内部通用硅酸盐水泥组分质量控制样品的研制为例,获取混合均匀、性质稳定的质量控制样品。研究采用符合相应标准要求的水泥熟料及各类混合材,按照组分设计配置方案配比,通过压碎、混合、磨粉和混匀、分离和包装制取批次通用硅酸盐水泥组分质量控制样品,对制作的质量控制样品进行均匀性、稳定性分析。经验证,当条件适宜时,实验室有能力独立制备出混合均匀且性能稳定的质量控制样品,从而在节省成本的同时进行内部质量控制。
2025 Vol. 0 (7): 64- [摘要] ( 7 ) HTML (1 KB)  下载 PDF (14251 KB)  ( 0 )
       水泥基材料
69 建筑固废企业除尘收集再生微粉活性激发性能研究
虞晓婧, 王海波, 张 陆, 李昱秀, 王建刚, 谢春来, 王明涛
本文对建筑固废企业资源化处置过程中除尘布袋收集的再生微粉的活性激发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从物理研磨和化学激发两方面对再生微粉进行了活性激发。研究发现:(1)物理研磨条件下,固定研磨时间30 min,最佳研磨球尺寸为20 mm;固定研磨球20 mm,最佳研磨时间为40 min,但综合考虑能耗效益,最佳研磨时间为10~20 min;不同研磨方式对比,阶段式研磨随总研磨时间的提高,对活性的提升作用持续增大。(2)化学激发条件下,NaOH激发剂对于再生微粉活性激发效果最佳,且最佳掺量为5%,其次为Ca(OH)2>Na2SiO3>CaCl2。
2025 Vol. 0 (7): 69- [摘要] ( 8 ) HTML (1 KB)  下载 PDF (2093 KB)  ( 0 )
74 磷石膏对全固废基胶凝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王东宇, 李梦谊
本文以矿粉、粉煤灰、电石渣、磷石膏为原材料,在矿粉-粉煤灰-电石渣三元胶凝材料体系的基础上加入磷石膏形成四元体系制备砂浆试件,测试了胶凝材料体系的力学性能。研究了加入不同磷石膏掺量之后的四元体系流动度以及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磷石膏在掺入量为5%时,抗折强度及抗压强最高,28 d可达到3.78 MPa及15.76 MPa,此时该四元体系流动度145 mm,满足相关标准。研究结果有助于推动磷石膏在砂浆试件中的再利用,有效减少磷石膏的堆存,保护环境资源。
2025 Vol. 0 (7): 74- [摘要] ( 7 ) HTML (1 KB)  下载 PDF (1787 KB)  ( 0 )
77 不发火混凝土在新疆阿富准铁路储油库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崔 斌, 马学源, 晋东阳, 李晓飞
新疆阿勒泰至富蕴至准东铁路工程,穿越准噶尔盆地沙漠腹地。其中,铁路储备油库项目硬化地面设计要求具有不发火性。为此,经筛选,以新疆本地的白云岩作为粗细骨料,设计不发火混凝土配合比,系统研究了不发火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以及耐久性能,提出混凝土早期裂缝及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最终在此工程得到成功应用。
2025 Vol. 0 (7): 77- [摘要] ( 8 ) HTML (1 KB)  下载 PDF (1447 KB)  ( 0 )
       混凝土应用
79 水泥制品在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中的应用
陈雅楠
详细探讨了绿色高性能水泥制品的运用、水泥制品的智能化生产技术以及预制构件连接技术的优化。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这些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从而验证了现代水泥制品在提升装配式建筑性能和效率中的实际价值。
2025 Vol. 0 (7): 79- [摘要] ( 5 ) HTML (1 KB)  下载 PDF (1199 KB)  ( 0 )
81 生态混凝土技术在河道护坡功能中的实现与突破
晏 虎
针对河道边坡整治工程建设中科技型革新、改善治理效果等问题,本文论述了生态水泥的河道边坡建设。鉴于水利工程项目场地相对分散,周边自然环境复杂,传统护岸手段不能完全满足其生态水系保护及防汛抗洪的需要。本文针对生态水泥的工程经济效益、渗透性、性能性质等开展研究并对生态水泥护岸的新措施进行初步讨论,分别从现场浇筑法与预制块法这两种工程措施展开试验,调查结果表明,实行该措施后,河道防洪系数提升至80%,一年植物植被率提高30%,并很好地重建了河流水系环境。本文得出结论:生态水泥护岸技术可在不损害工程稳固性的前提下产生显著的生态保护、水系环境增益效应。
2025 Vol. 0 (7): 81- [摘要] ( 9 ) HTML (1 KB)  下载 PDF (1489 KB)  ( 0 )
84 超高性能混凝土在装配式模块化建筑中的应用
李庆楼, 孙 超
装配式模块化建筑以其高效、低耗、绿色的特性,逐步成为建筑行业的发展重点。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凭借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广泛应用于装配式建筑构件中,有效解决了传统混凝土在强度、精度及耐久性上的不足。本文系统分析了UHPC在模块化建筑中的实际应用,并探究了从材料制备、浇筑与振捣到现场装配的施工全流程,通过实践验证,UHPC的合理应用可提升装配式模块化建筑的施工效率和结构性能,为类似工程的实施提供实践参考。
2025 Vol. 0 (7): 84- [摘要] ( 7 ) HTML (1 KB)  下载 PDF (1735 KB)  ( 0 )
88 市政路桥施工中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技术
黄富明, 郑连胜, 柳 月
为了解决市政路桥施工中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精度不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先进施工工艺和非破坏性检测技术等多种控制措施。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施工中影响保护层厚度的主要因素如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环境条件等进行分析,提出通过机械化、自动化手段提高保护层厚度精度的技术方案。尤其是采用保护层厚度自动调节装置,实时监测自动调整钢筋位置,保证保护层厚度均匀一致。结果表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误差减小,大大提高了施工精度和效率,特别是在大面积浇筑作业中表现更加明显,为工程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2025 Vol. 0 (7): 88- [摘要] ( 9 ) HTML (1 KB)  下载 PDF (1538 KB)  ( 0 )
91 盖挖逆作法深基坑竖向结构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
胡小兵
为了有效规避基坑和围护结构变形等问题,提高深基坑施工的安全性,本文介绍盖挖逆作法深基坑竖向结构混凝土施工技术,结合江苏7号线中段某地铁站新建工程,从规范化设计与科学施工两个角度分析盖挖逆作施工全流程各环节关键点,结合案例工程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地下连续墙+分层浇筑+分层开挖的结构体系,根据监测结果可知,本次施工取得了将深基坑围护结构对周边土体的扰动控制在30 mm以内的成绩,其中,桩顶沉降为10.2~19.6 mm、桩底沉降3.4~19.3 mm、周边建筑物沉降2.4~3.7 mm,这组数据间接证明了盖挖逆作法深基坑竖向结构混凝土施工技术在较大土方开挖量的基坑变形预防中的有效性,这对于深基坑作业更加有效地控制基坑周围变形并降低竖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025 Vol. 0 (7): 91- [摘要] ( 8 ) HTML (1 KB)  下载 PDF (1447 KB)  ( 0 )
94 高层建筑现浇混凝土施工中外墙保模一体板的应用研究
罗国菊
为了降低建筑能耗,推动建筑的绿色发展,本文以某住宅小区共建住宅楼工程为例,针对外墙保模一体板在高层现浇筑混凝土建筑施工中的实践应用方案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从技术、材料和现场三方面给出了施工准备内容,然后结合工程中外墙保膜一体板实际施工状况,从基层处理、放基准线、钢筋绑扎、保模一体板安装等方面入手阐述了外墙保膜一体板的具体施工流程和详细的操作方法,最后针对保模一体板施工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总结。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层现浇筑混凝土建筑施工中采用保模一体板,可以有效提升施工效率和质量,符合“低碳”发展理念下我国对于建筑节能、环保的要求。

2025 Vol. 0 (7): 94- [摘要] ( 8 ) HTML (1 KB)  下载 PDF (1949 KB)  ( 0 )
97 建筑工程中高强度水泥混凝土的配比试验
吴俊波 , 郭永芝
为了充分保证高强度混凝土的性能,针对高强度水泥混凝土配比试验检测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某商场建筑工程项目为例,采用试验分析方法,对高强度水泥混凝土强度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给出了高强度水泥混凝土强度检测的试验流程,并结合试验数据对不同掺料下的混凝土强度进行了比对分析,得出了相应的研究结果。针对不同水胶比下的水泥混凝土强度分析,在水胶比为0.283时,水泥混凝土的强度最高,坍落度最小;针对不同粉煤灰掺量下水泥混凝土强度分析,在粉煤灰掺入量为30%左右时,可以获得最佳的水泥混凝土强度;在外加剂为2.8%,粉煤灰添加量为30%时,水泥混凝土具备最高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在水胶比为0.283,粉煤灰添加量为30%,外加剂为2.8%时,水泥混凝土的强度最高。

2025 Vol. 0 (7): 97- [摘要] ( 10 ) HTML (1 KB)  下载 PDF (1490 KB)  ( 0 )
100 高效节能型早强水泥PC构件生产技术研究
周 婉, 司尚怡
高效节能型早强水泥PC构件在建筑工程得到了广泛应用,发挥了至关紧要的作用,但是其生产难度较高,这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本文介绍了高效节能型早强水泥PC构件内涵和早强特性、高效节能以及质量稳定可控等特点。从原材料精准调配、智能控温养护和预制生产数字化成型三个方面分析了高效节能型早强水泥PC构件生产技术要点。最后从原材料优化与创新、生产工艺精细化调控、能源管理与设备升级方面提出了高效节能型早强水泥 PC 构件生产技术优化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高效节能型早强水泥 PC 构件生产技术能显著缩短生产周期,降低能耗,提升构件强度与质量稳定性,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与应用前景。
2025 Vol. 0 (7): 100- [摘要] ( 6 ) HTML (1 KB)  下载 PDF (1431 KB)  ( 0 )
103 超高性能混凝土湿接缝施工技术及性能分析
孙嘉良
某跨海大桥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采用斜拉桥结构和预制节段拼装技术,湿接缝成为连接预制节段的核心技术。本文围绕湿接缝的施工工艺与性能开展研究,以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为湿接缝材料,针对复杂的沿海高湿高盐环境,对接缝界面处理、浆体配制及施工技术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力学性能测试、耐久性试验以及桥梁长期稳定性监测,验证了湿接缝的力学性能与环境适应性。结果表明,湿接缝区域抗压强度平均值为126.8 MPa,氯离子扩散系数为2.2×10-12 m2/s,在复杂环境中表现出卓越的力学和耐久性能。本研究为大跨径桥梁建设中的湿接缝设计与应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2025 Vol. 0 (7): 103- [摘要] ( 6 ) HTML (1 KB)  下载 PDF (1569 KB)  ( 0 )
106 公路混凝土稳定碎石层试验检测技术应用研究
丁云鹏, 于秀洋
为了进一步提升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确保道路行车安全,针对公路混凝土稳定碎石层试验检测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某公路工程案例,针对混凝土水泥稳定碎石层试验检测控制要点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混凝土稳定碎石层试验检测技术的应用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开展严格的混凝土稳定碎石层试验检测,在施工结束后,采用科学、合理的养护方式,在工程投入使用之后未发生任何风险问题。
2025 Vol. 0 (7): 106- [摘要] ( 10 ) HTML (1 KB)  下载 PDF (1957 KB)  ( 0 )
109 激光扫描技术在水利工程混凝土表面裂缝检测中的应用
高振慧
针对水利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无损、快速、自动检测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激光扫描技术的裂缝无损检测技术,通过理论对比激光测距的时间飞行法和相位偏移法,给出裂缝检测中从点云数据采集到特征提取的总体工作流程,并结合某水坝混凝土裂缝检测实例验证了检测技术的适用性。从该水坝裂缝检测结果来看,激光扫描技术在0.2 mm以下裂缝可视化提取、几何参数的测量精度≤±0.05 mm,并在单次扫描检测时间≤2 s,可对水利工程混凝土结构进行日常巡查和评估。该检测技术能够达到非接触检测、快速检测、精度高等特点,适合于水利工程混凝土结构的定期检测和病害评估。
2025 Vol. 0 (7): 109- [摘要] ( 8 ) HTML (1 KB)  下载 PDF (2314 KB)  ( 0 )
113 掺入FS102防水密实剂对混凝土耐久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廖振坤, 吴继祖, 王萌萌, 许兆庭, 刘鹏飞
混凝土在复杂服役环境中易出现渗水、碳化及钢筋锈蚀等耐久性问题,水分作为关键介质加速其性能退化。本文选用复合型FS102防水密实剂,通过设置掺量为0%和50%的两组混凝土试件,系统研究其对混凝土抗压强度、毛细管吸水率及钢筋防腐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FS102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但显著改善了孔隙结构,显著降低了毛细吸水率,并有效延缓钢筋腐蚀速率,提升混凝土的抗渗性与耐久性。
2025 Vol. 0 (7): 113- [摘要] ( 8 ) HTML (1 KB)  下载 PDF (1676 KB)  ( 0 )
116 水泥基材料中重金属的来源及其对水化性能的影响
陈 航
本文系统分析了水泥基材料中重金属的来源及其对水化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重金属主要通过原料与燃料、生产设备磨损、混合材料及外加剂等途径进入水泥体系。在水泥煅烧过程中,重金属的挥发-固溶行为受氯化物挥发性和氧化还原条件调控,矿物晶格的离子取代遵循半径匹配和电价平衡原则;水化动力学显示,Cu2+与Cl-协同加速C3A水化,而Zn2+、Pb2+通过沉淀抑制早期反应;Cr6+因消耗Ca2+延缓钙矾石生成,导致水泥强度下降,适量Cu和Zn可促进早期强度发展,但Cr6+和过量Pb显著降低力学性能。
2025 Vol. 0 (7): 116- [摘要] ( 7 ) HTML (1 KB)  下载 PDF (1571 KB)  ( 0 )
119 TRD工法止水帷幕在滨海地区应用技术研究
刘丰彦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沿海城市空间变得越来越紧凑,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逐渐成为制约城市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难点,进行大规模的地下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成为必然趋势。然而,滨海地区特殊的地质条件,如地下水位高、软土层深厚以及复杂的水文地质环境,给工程建设带来了诸多挑战。其中,轨道交通工程车站明挖法施工地下水的有效控制是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和结构长期稳定的关键因素,TRD工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止水帷幕施工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滨海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
2025 Vol. 0 (7): 119- [摘要] ( 4 ) HTML (1 KB)  下载 PDF (1563 KB)  ( 0 )
122 高层建筑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
刘 佳, 刘金涛
随着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不断提升,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面临新的挑战。本文以南湖商务中心A座办公楼项目为例,深入探讨了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通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采用“二次投料、三段搅拌”工艺,建立“双回路、分区域”泵送系统,实施智能化振捣与温控养护措施,显著提升了混凝土施工质量和效率。实践表明,该技术体系有效确保了混凝土强度指标、密实度和耐久性能,为同类工程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参考。
2025 Vol. 0 (7): 122- [摘要] ( 7 ) HTML (1 KB)  下载 PDF (1319 KB)  ( 0 )
127 管棚水泥注浆技术在输水隧洞塌方涌泥工程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
张丹青, 王文生
通过东山输水隧洞地质条件和塌方涌泥工程地质灾害的分析,提出隧洞开挖采用超前工程防治措施的必要性。简略介绍了高压旋喷灌浆试验防治效果的不足之处,详细介绍了大管棚超前支护的设计与施工工艺。
2025 Vol. 0 (7): 127- [摘要] ( 5 ) HTML (1 KB)  下载 PDF (1924 KB)  ( 0 )
130 房屋建筑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注浆技术分析
姜 海
针对目前既有建筑物基础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基础承载力不够等问题,开展了注浆加固方法的研究。通过选择合适的注浆材料,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严格的施工工艺,使软弱、高湿度地基的承载力得到了提高,从而保证了建筑物的稳定与安全。本文对注浆前的各种预备工作及注浆的详细工序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可供同类工程使用时参考。
2025 Vol. 0 (7): 130- [摘要] ( 4 ) HTML (1 KB)  下载 PDF (1379 KB)  ( 0 )
132 堆石结构剪切试验与层间冷缝细观模拟在教学及实验改革中应用探讨
唐晓玲, 刘 宁*, 乔鹏霖, 谢 翔, 刘位菊, 刘 恩, 唐钱龙
层间冷缝是堆石混凝土大坝抗滑稳定的薄弱面。压剪复合受力状态下,堆石混凝土层间各组分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力学响应研究尚未成熟。为客观真实地反映实际堆石混凝土工程层间的抗剪性能,通过现场浇筑堆石混凝土试验仓,并进行冷缝剪切试验。基于试验仓的几何参数,考虑了层间各组分材料之间的相互接触作用,结合内聚力模型研究了堆石混凝土层间的力学响应及破坏机理,并提出了层间抗剪强度的预测模型。最后,利用多个研究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堆石混凝土层间抗剪强度预测模型的准确性,为今后堆石混凝土层间设计及施工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基于此,本文探索堆石混凝土冷缝结构剪切试验及细观模拟研究教学化,将施工中的新技术结合理论知识,以实验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助力学生更好的理解土木工程知识,改革传统课堂教学脱离实际的弊端。
2025 Vol. 0 (7): 132- [摘要] ( 5 ) HTML (1 KB)  下载 PDF (1327 KB)  ( 0 )
135 超长超厚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覃 政
本文依托新建广州至湛江高速铁路佛山站站房及相关工程项目开展现场实际研究超长超厚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通过分析其特殊的工程需求,提出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的优化配合比设计方案。首先,本文介绍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理,结合现有的实验数据,探讨了水胶比、骨料类型和材料用量等因素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提出了一种优化的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案,并验证了其在实际施工中的可行性。研究表明,优化后的配合比设计可以有效减少裂缝、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2025 Vol. 0 (7): 135- [摘要] ( 8 ) HTML (1 KB)  下载 PDF (1210 KB)  ( 0 )
137 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与发展
武俊梅
本文深入探讨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对相关技术的分析和实际案例的研究,旨在为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领域的进一步推广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2025 Vol. 0 (7): 137- [摘要] ( 8 ) HTML (1 KB)  下载 PDF (1915 KB)  ( 0 )
140 重力坝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防裂施工技术研究
李 柯
重力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温度应力导致的裂缝问题严重影响坝体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本文依托重力坝工程实例,针对重力坝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防裂施工技术展开研究,分析了温度裂缝的成因,阐述了温控防裂的基本原则。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重点探讨了混凝土原材料选择、配合比优化、分层分块浇筑、冷却水管布置、通水冷却、表面保温保湿等关键施工技术措施,为科学合理的温控防裂施工提供施工技术指导,确保重力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本文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学习。
2025 Vol. 0 (7): 140- [摘要] ( 6 ) HTML (1 KB)  下载 PDF (1424 KB)  ( 0 )
143 水利工程大坝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
张乾福
现有水利大坝施工技术采用相同长度的振捣棒搅拌混凝土,导致黏结界面脱粘,形成贯通裂缝。因此,提出一种水利工程大坝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布置和铺设集束无黏结预应力筋,避免交叉和相互绞扭,并采用挤压锚固定;对固定好的预应力筋进行分层混凝土浇筑,使用不同长度的振捣棒进行分区搅拌,浇筑完成后计算混凝土强度;混凝土强度达标后,分级加载逐步张拉至控制应力,完成对称张拉。最后,根据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要求,使用固定锚具和夹具进行锚固。实例分析表明,应用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施工后,该水利工程大坝应力变化幅度降低,抗裂性能增强,在极端条件下减少坝体产生裂缝的风险。
2025 Vol. 0 (7): 143- [摘要] ( 6 ) HTML (1 KB)  下载 PDF (2205 KB)  ( 0 )
146 水利施工工程中混凝土裂缝措施控制技术探讨
张大海
水利工程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常出现各类裂缝,影响工程安全与耐久性,本文围绕裂缝形成机理,从材料配比、配筋构造、浇筑工艺、温控措施和后期监测修复等方面构建全过程控制体系。把控混凝土水灰比、温差应力、施工缝处理及养护技术,结合缝隙监测与注浆修复手段,有效遏制裂缝发展,工程实践显示,这一系列技术能显著增强结构稳定性,满足复杂水工环境下的防裂要求。
2025 Vol. 0 (7): 146- [摘要] ( 6 ) HTML (1 KB)  下载 PDF (1704 KB)  ( 0 )
149 分期施工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延性研究
陆华森, 张 瑶, 陈 庆, 吴 冰
为分析分期施工对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约束效应及延性的影响,本文基于约束混凝土的环向应变公式,建立了叠合柱应力应变分析模型,该模型具有清晰的物理意义。基于模型模拟结果,首先解析了分期施工叠合柱横向应变发展规律,阐明了约束效应机理,并系统研究了关键参数对结构延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后包裹的外围钢筋混凝土部分不承担初始荷载,外围箍筋横向应变和被动约束应力发展不充分,进而导致外围钢筋混凝土部分延性降低。在工程应用的参数范围内,延性系数折减幅度介于0%~15%之间。
2025 Vol. 0 (7): 149- [摘要] ( 3 ) HTML (1 KB)  下载 PDF (1695 KB)  ( 0 )
152 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分析及控制措施
殷 幸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深入分析裂缝类型、成因,详细介绍传统与现代检测技术,并针对性提出材料、施工、设计和环境等多维度控制措施。通过对裂缝产生机理的探究,为有效预防和治理混凝土结构裂缝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有利于保障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和适用性。
2025 Vol. 0 (7): 152- [摘要] ( 5 ) HTML (1 KB)  下载 PDF (1379 KB)  ( 0 )
154 建筑工程中高强度水泥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高 勇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和结构性能要求的持续提升,高强度水泥混凝土在大型市政工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相比普通混凝土,高强混凝土具有承载能力强、耐久性高等优势,但其在施工过程中也面临泵送难度大、温控要求严、养护周期长等技术挑战。为确保工程质量与施工效率,亟需系统研究其关键施工技术。本文以某市政办公楼项目为工程背景,围绕高强混凝土的泵送施工、分层浇筑、振捣养护及温度控制等关键环节,展开实践分析与技术探讨,旨在为类似工程提供可借鉴的施工管理经验和技术应用路径。
2025 Vol. 0 (7): 154- [摘要] ( 6 ) HTML (1 KB)  下载 PDF (2391 KB)  ( 0 )
158 双钢板-再生块体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有限元分析
陈文俊
再生块体混凝土兼具破碎能耗低和水泥用量少等资源节约优势,其规模化替代传统混凝土有助于我国建筑行业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本文将其替代双钢板内填混凝土剪力墙中的混凝土,并使用ABAQUS软件对其进行建模并对其抗震性能进行分析,分析研究内容包括钢管厚度、钢板厚度、再生块体取代率。结果表明:(1)随着再生块体混凝土取代率增大,组合剪力墙承载能力逐渐降低,而延性系数逐渐增大;(2)随着钢板厚度增大,组合剪力墙的承载能力逐渐增大,延性系数逐渐减小。
2025 Vol. 0 (7): 158- [摘要] ( 4 ) HTML (1 KB)  下载 PDF (4168 KB)  ( 0 )
       职称评审必备要件
160 2025年第7期职称评审要件
2025 Vol. 0 (7): 160- [摘要] ( 11 ) HTML (1 KB)  下载 PDF (28200 KB)  ( 6 )
合作企业
版权所有 © 2015 《水泥》杂志社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7690号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6011385号-53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