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区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RSS
Email Alert
    期刊信息

月刊,1974年创刊
主管机关: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主办单位: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
     究所
主  任:王新频
主  编:胡如进
副  主  编:王新频,张 迪
编辑出版:《水泥》编辑部
地  址:北京朝阳区管庄
编辑部电话:(010)65767042
           51164621
广告部电话:(010)65765526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朝工商广登字
        20170026号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国内发行:北京报刊发行局
订  购 处: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2-325
刊  号:ISSN 1002-9877
     CN 11-1899/TQ

2025年 0卷 01期
刊出日期:2025-01-10

试验研究
生产技术
生产设备
收尘环保
智能控制
电气控制
协同处置
分析探讨
当月整期下载
行业动态
水泥基材料
职称评审必备要件
混凝土应用
 
       当月整期下载
0 2025年1期整版电子书
2025 Vol. 0 (01): 0- [摘要] ( 35 ) HTML (1 KB)  下载 PDF (39670 KB)  ( 2 )
       试验研究
1 休眠-唤醒剂对水泥水化调控影响的研究
王成龙, 王 亮, 刘玉亭
本文研究了蔗糖(SU)作为水泥休眠剂,通过抑制水泥早期水化反应来延缓凝结时间,同时掺入硫酸铝(AS)和甲酸钙(CF)作为唤醒剂,以恢复水泥的正常水化过程。探讨休眠-唤醒处理对水泥浆体及水化产物的影响及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添加0.1% SU可以有效抑制水泥浆体的水化,而掺入AS和CF可以消除蔗糖的缓凝效果。AS和CF的复掺可以进一步加速水泥的水化,恢复其正常凝结时间。X射线衍射(XRD)和热重分析(TG-DTG)结果表明,经过休眠-唤醒处理后,水泥早期水化产物的生成得到了有效促进,并提升砂浆的抗压强度。当2.0%AS和1.5%CF复掺时,砂浆的抗压强度达到最佳,3 d和7 d的增幅分别为21.0%、25.7%,试验结果为废水泥砂浆的回收再利用提供了相关理论支撑和参考依据。
2025 Vol. 0 (01): 1- [摘要] ( 32 ) HTML (1 KB)  下载 PDF (1769 KB)  ( 0 )
5 地热井固井用导热与保温水泥研究进展
张 弛, 翟显治, 杨淯琨, 李 明, 郭 岑
地热能是一种可再生、持久稳定、绿色环保的能源,地热能的高效开采与利用是推动我国能源转型的重要途径。地热井水泥石的导热与保温性能是决定地热开采效率的关键因素。为了推动我国地热井固井技术的进步,综述了地热井高导热材料和保温材料及其机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地热井高导热水泥的填料主要包括石墨、石墨烯、氮化硼和碳化硅等无机高导热材料及铜粉、铝粉和铁矿粉等金属填料。地热井保温水泥的填料主要包括煤粉灰、玻璃微珠、岩棉、矿棉以及膨胀珍珠岩等,通过在材料内部多制造空洞和孔隙结构,利用空气的填充来降低材料的传热效率。对水泥石导热系数评价方法的特点进行了总结,由于测试时间短、制样方便和适用非均质含水材料测试的特点,瞬态法较为适合地热井固井水泥的导热系数测试方法。提高地热环境下水泥石的抗衰退、抗腐蚀及抗渗透能力是未来高导热水泥石的研究重要方向。对水泥发泡剂的筛选、有机保温材料与水泥体系的结合,研发高强度、低密度、隔热能力强的保温水泥体系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2025 Vol. 0 (01): 5- [摘要] ( 20 ) HTML (1 KB)  下载 PDF (1183 KB)  ( 0 )
9 机制石英砂替代天然石英砂制备中国ISO标准砂研究
孙志胜, 段英南, 朱文尚, 马兆模, 王 昕, 雷宇婷, 黄 琴, 冯显旭
中国ISO标准砂是用于水泥强度检验的法定基准材料。标准砂是由高纯度不可再生的天然石英砂加工制备而成。随着我国天然石英砂资源日益枯竭,严重影响标准砂生产与供应。本文在机制石英砂代替天然石英砂的可行性研究基础上,创新采用自主研发的新型干法节能型立式研磨整形装备对机制石英砂进行研磨整形,并用于替代标准砂天然砂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整形机制石英砂单级砂可替代天然石英砂制备标准砂,表现出良好性能特点。
2025 Vol. 0 (01): 9- [摘要] ( 17 ) HTML (1 KB)  下载 PDF (1918 KB)  ( 0 )
       协同处置
13 针对水泥窑协同处置的退役风电叶片物化特性研究
马忠诚, 贾明林, 金春霞, 张 静, 高春勇, 王宏霞, 郭君华
如何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退役风电叶片(RWTB)是当前政府及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X射线衍射(XRD)、激光粒度仪、热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TG-FTIR)及氧弹法等技术对RWTB化学成分、物相组成、粒径、热解性能、发热量、灰熔融性等物化特性进行了系统表征,同时探讨了RWTB水泥窑处置可行性。结果表明,RWTB的化学组成以SiO2、Al2O3、MgO、CaO为主;物相组成由无定形SiO2、少量闪石和黑钙铁矿等组成;RWTB粒径呈双峰分布,峰间最小值为92 μm,d50为17 μm,样品中粒度小于80 μm的颗粒达90%以上;热解气体主要以CO2、CO、H2O为主,并未产生有害气体,热解挥发分占样品质量的18.35%,热解后的残余质量为82%左右;且RWTB灰属于较低等软化温度灰,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为3.99 MJ/kg。水泥窑协同处置RWTB具有良好的经济、环保效益和技术可行性。
2025 Vol. 0 (01): 13- [摘要] ( 19 ) HTML (1 KB)  下载 PDF (2011 KB)  ( 0 )
       收尘环保
18 非SCR技术实现水泥窑NOx超低排放分析及验证 Hot!
袁 兵, 张 谋, 吴自豪
在超低排放政策下,水泥行业氮氧化物(NOx)排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在水泥生产线上实施低氮燃烧器、大比例使用垃圾衍生燃料(RDF)、分级燃烧、高效选择性非催化还原(HSNCR)的技术组合,探讨了水泥窑中基于非SCR技术实现超低排放的可行性。实践结果证明,经非SCR技术组合改造后,该生产线NOx排放浓度稳定控制在50 mg/Nm3以下,氨耗小于3.5 kg/t.cl,氨逃逸小于8 mg/Nm3。经济性分析表明,非SCR技术组合的初始投资和运营成本均低于SCR技术,具有更高的成本效益。此外,大比例使用RDF,不仅减少了NOx的排放,还降低了燃煤消耗,减少了CO2排放,具有显著的经济与环境效益。
2025 Vol. 0 (01): 18- [摘要] ( 27 ) HTML (1 KB)  下载 PDF (3062 KB)  ( 0 )
22 基于水泥超低排放的全厂环境管控平台政策分析及案例研究
颜 洋, 王琼真, 顾震宇, 蒋琦清, 晃 娜, 缪孝平, 周 荣, 卫俊杰
水泥超低排放是一项系统性工作,不仅包含有组织烟气治理,还广泛涉及全厂环境的精细化管理,尤其对监测监控体系和全厂环境管控提出了较高要求。前期部分省份已陆续开展超低排放改造工作,而今年国家超低排放文件的出台对水泥企业超低排放工作提出了更为明确的全新要求。本文从政策要求梳理对比、管控平台体系内容架构、典型案例分析等角度,对全厂环境管控平台的建设进行了全方位研究分析,以期化繁为简,厘清管控平台建设的头绪,为水泥企业开展超低排放全厂环境管控平台的建设及提升改造提供参考。
2025 Vol. 0 (01): 22- [摘要] ( 16 ) HTML (1 KB)  下载 PDF (1589 KB)  ( 0 )
27 高温低尘SCR脱硝技术在水泥窑炉烟气中的应用
李文勇, 王少权, 张 永, 黄志祥, 吕佳威
分析了高温低尘SCR脱硝技术应用在水泥窑炉烟气脱硝改造中的特点,提出在脱硝改造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主要包括脱硝工艺布置、设备选型及相关参数设定。通过实际的工程应用,说明了高温低尘脱硝技术在水泥窑炉中应用的可行性,为今后相同形式的脱硝改造提供有效的参考。
2025 Vol. 0 (01): 27- [摘要] ( 20 ) HTML (1 KB)  下载 PDF (1412 KB)  ( 0 )
       行业动态
30 基于行业生命周期理论的水泥行业发展周期及发展趋势研究 Hot!
崔黎明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百余年水泥工业发展历程,运用行业生命周期理论,研究当前我国水泥行业所处发展周期及未来发展趋势。
2025 Vol. 0 (01): 30- [摘要] ( 21 ) HTML (1 KB)  下载 PDF (1496 KB)  ( 0 )
       生产技术
34 分解炉中替代燃料燃烧特性试验研究 Hot!
石 锐, 余锦辉, 郭彦鹏, 李 奥, 嵇 磊, 胡 斌
水泥窑在使用替代燃料替代煤粉的过程中,替代燃料的组分及燃烧特性对于维持熟料烧成系统的稳定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选取废纺、皮革和棉花秸秆三种不同类型的替代燃料,通过对其物料特性、热重分析、燃烧试验以及停留时间试验的综合研究,深入探讨了不同种类、尺寸的替代燃料在燃尽率、燃尽时间、停留时间以及NOx转化率等方面的表现;同时,与煤粉的燃烧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2025 Vol. 0 (01): 34- [摘要] ( 39 ) HTML (1 KB)  下载 PDF (1732 KB)  ( 0 )
40 实验室标准试验磨的钢球级配探讨
罗 惠, 张 林, 冷顺钰, 林廷全
试验磨的研磨体球径与级配,选择性很强但少有探讨。本文以钢球为介质,以标准规定的水泥物理性能试验配球方法为参照,分别进行了不同研磨体球径和级配的试验对比。结果表明,对于常规入磨粒度<5 mm的粉磨试验,采用最大球径Φ70 mm和Φ60 mm的研磨体粉磨效率远低于最大球径Φ50 mm配球。根据成品细度达标时间、粒度分布、标准稠度用水量、抗折强度、抗压强度等指标,分析论证球径级配的影响,同时对相关标准的配球方法提供建议。
2025 Vol. 0 (01): 40- [摘要] ( 48 ) HTML (1 KB)  下载 PDF (1285 KB)  ( 1 )
43 C3和C4旋风筒入口结构的优化
王 钧, 王 强, 王 翔, 马 锋
针对某水泥厂3 000 t/d单系列预热器C3和C4旋风筒压力规律性异常波动的问题,通过深入分析发现根本原因是旋风筒入口位置水平管道上积料导致的塌料现象。针对此问题,在旋风筒入口水平管道位置增设漏斗结构以减小水平面积,解决了塌料问题。实践表明,优化后不仅解决了预热器塌料问题,而且预热器出口温差下降了12 ℃,显著提高了生产的稳定性和能效。
2025 Vol. 0 (01): 43- [摘要] ( 23 ) HTML (1 KB)  下载 PDF (1366 KB)  ( 0 )
45 辊压机双闭路系统脱硫石膏加入点的选择及调整措施
张全雷, 高 廷, 万 晴, 孟 路
针对辊压机+球磨机双闭路粉磨系统脱硫石膏加入点的选择,本文对球磨机磨头加入方式与辊压机系统加入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工艺、设备运行实践提出相应的调整措施,以达到减小脱硫石膏对生产的负面影响的目的。
2025 Vol. 0 (01): 45- [摘要] ( 19 ) HTML (1 KB)  下载 PDF (1224 KB)  ( 0 )
47 生料矿化剂在5 000 t/d熟料生产线上的应用
诸葛瑞东, 诸葛瑞康, 胡艳军
针对原料易磨性差的问题,公司引进了矿化剂技术,并将其应用于生产实践中,显著提升了生料立磨的研磨效率,通过优化生料细度,有效改善了生料的易烧性,同时降低了液相形成温度,实现了熟料煤耗的显著减少。矿化剂技术的应用还成功解决了熟料强度不足的问题,熟料28 d抗压强度平均提升2.8 MPa,本文介绍矿化剂在提升立磨研磨效率、降低能耗以及增强熟料强度方面的具体应用及效果。
2025 Vol. 0 (01): 47- [摘要] ( 23 ) HTML (1 KB)  下载 PDF (2488 KB)  ( 1 )
50 提质褐煤在水泥行业的应用实践
郭桂璋, 宋玉龙, 杨华兵, 季文刚
介绍了提质褐煤在水泥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过程及效果。经过实践,提质褐煤完全替代烟煤在分解炉使用后,能满足生产需求,在降低熟料烧成用煤的同时,还能降低氨水单耗和煤磨工序电耗。
2025 Vol. 0 (01): 50- [摘要] ( 18 ) HTML (1 KB)  下载 PDF (1459 KB)  ( 0 )
52 水泥窑煤粉制备系统互相切换工艺改造实践
姬 岚, 李红荣, 崔军军
通过在一线和二线煤粉制备系统增加煤粉互相切换装置,并结合安全生产管理,在煤粉互相切换系统中增加充氮装置,实现一台煤磨供两条回转窑运行,彻底避免两条生产线独立供煤时,回转窑系统故障后,煤粉仓长时间储存煤粉引发积煤自燃和火灾爆炸的风险。
2025 Vol. 0 (01): 52- [摘要] ( 17 ) HTML (1 KB)  下载 PDF (1502 KB)  ( 0 )
       生产设备
54 3G-CK490外循环水泥立磨终粉磨系统的应用 Hot!
许 越, 万 群, 樊 华, 郑 峰, 陈 琼
对3G-CK490外循环水泥立磨系统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根据调试中出现的问题对立磨及配套V型选粉机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整优化。结果表明,3G-CK490外循环立磨在水泥终粉磨系统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经济性,为水泥粉磨系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2025 Vol. 0 (01): 54- [摘要] ( 35 ) HTML (1 KB)  下载 PDF (2611 KB)  ( 1 )
57 矿渣磨袋除尘器超低排放技术研究与应用
严桂林, 雷小强, 屈荷叶, 鲁 果
针对矿渣磨烟气及粉尘的特殊性,论述了矿渣磨袋除尘器实现超低排放设计过程中的一些要点和采取的措施,并通过工程案例的成功应用进一步证明了设计的合理性,为水泥行业矿渣磨袋除尘器设计提供借鉴。
2025 Vol. 0 (01): 57- [摘要] ( 18 ) HTML (1 KB)  下载 PDF (2873 KB)  ( 0 )
60 袋除尘器泄漏诊断技术研究
范小倩, 王建良, 白 勇
袋式除尘器在我国的水泥、钢铁、电力等行业已得到了广泛应用,而漏袋查找一直是生产企业维修工作的重点。在基于交流耦合技术的颗粒物监测仪采集的大量实时数据中提取出基线值、逃逸峰面积、谷值三个主要特征指标对袋除尘器运行状态进行数字化监控,采用局部异常因子LOF算法计算的基线值,可以准确跟踪工艺变化以及布袋泄漏状态,其与环保颗粒物CEMS同时段数据的线性相关性系数为0.85;同时采用基线值准确预测了袋除尘器布袋漏洞的生成,采用逃逸峰面积和谷值对布袋仓室的状态进行监测,准确定位了布袋泄漏的位置,对指导生产现场定点维修、实现颗粒物的达标排放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2025 Vol. 0 (01): 60- [摘要] ( 19 ) HTML (1 KB)  下载 PDF (6688 KB)  ( 0 )
       电气控制
65 水泥厂循环水泵房变频恒压供水技术改造
郭成军, 李英丽, 曹 勇
本文通过对现有生产供水系统的工艺介绍,探讨了将之升级为变频器恒压供水技术的可行性,揭示了恒压供水技术对整个供水管网系统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实践证明,采用变频器恒压供水技术进行系统改造,不仅确保了厂区供水的稳定,而且实现了水资源和电能的节约,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25 Vol. 0 (01): 65- [摘要] ( 26 ) HTML (1 KB)  下载 PDF (1478 KB)  ( 0 )
       智能控制
68 千万吨级骨料矿山成品装车智能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
吴 浩, 高久庆, 王延敏, 杜自彬, 师华东, 赵 鑫, 吴兴刚
骨料运输的传统手动方式效率低、安全性差,本文搭建了骨料自动装车机智能控制系统,按照车辆信息、骨料型号、重量,通过物流软件和电气系统的智能控制,利用移动皮带机、弧形阀、散装机、激光雷达和地磅等机电设备向车辆均匀布料的智能控制系统。自动装车过程中不需要人工操作设备,不需要司机挪车,全程自动化运行,达成了良好的效益。
2025 Vol. 0 (01): 68- [摘要] ( 22 ) HTML (1 KB)  下载 PDF (1360 KB)  ( 0 )
       分析探讨
71 等温传导量热法试验技术参数的标准化研究
郭俊萍, 李亚萌, 郑媚春
为保证GB/T 12959《水泥水化热测定方法》标准中等温传导量热法的精确性和准确性,本文选用CHH-CAL型等温量热仪开展了测试样品用量、参比介质和搅拌参数等对水化热测定结果的稳定性影响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当测试样品用量≥3 g时,所测水化热稳定性较佳;在水泥、中砂和水三种介质中,随水化龄期延长,以水为参比介质的不同通道水化热差值最小,仅为0.4 J/g;当内部搅拌速率为200 r/min及搅拌时间为60 s时,其7 d水化龄期的不同通道水化热差值最小;当外部搅拌速率为1 500 r/min及搅拌时间为60 s时,内外部搅拌的同龄期水泥水化热差值最小。
2025 Vol. 0 (01): 71- [摘要] ( 16 ) HTML (1 KB)  下载 PDF (1504 KB)  ( 0 )
       水泥基材料
75 氯化铵处理再生微粉在水泥基材料中的作用效应研究
徐 健, 王 亮
利用再生微粉(RCP)作为水泥基胶凝材料可以有效地对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然而由于RCP低活性和高孔隙率,含RCP的水泥砂浆通常表现出较差的性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利用氯化铵对RCP进行提质处理并替代10%水泥制备砂浆。探究了氯化铵改性RCP替代水平对水泥砂浆水化性能、力学强度及孔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氯化铵溶液浸泡后的RCP的颗粒尺寸更小,有利于水泥的水化。此外氯化铵与C-S-H等钙基组分反应生成活性硅胶,使RCP砂浆的孔结构得到了优化,从而增强了RCP砂浆的抗压强度。最优组RCP砂浆的抗压强度高出未处理RCP砂浆约15.5%,接近纯水泥砂浆的抗压强度。
2025 Vol. 0 (01): 75- [摘要] ( 17 ) HTML (1 KB)  下载 PDF (2019 KB)  ( 0 )
       混凝土应用
79 基于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的某公路施工方案
杜臻妍
为了解决公路施工中易出现的结构稳定性不足、承载能力欠佳以及受复杂环境因素影响而耐久性差等问题,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保障道路行车安全与舒适性。本文以某公路工程为例,通过介绍该项目的关键技术,分析了道路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提出了一套高质量的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施工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该施工方案可有效增强公路基层强度、提升公路路面整体质量,延长道路使用寿命,使其能很好地应对交通荷载与复杂环境考验。
2025 Vol. 0 (01): 79- [摘要] ( 15 ) HTML (1 KB)  下载 PDF (1421 KB)  ( 0 )
82 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建施工技术与应用
张清淘
由于施工质量不稳定导致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强度、耐久性等性能难以达到设计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增加了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以某市郊区区域内的房屋建筑施工项目为例,通过介绍房屋建筑施工中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等各个环节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了各环节施工技术对房屋建筑整体质量及结构安全稳定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提出包括严格把控模板安装精度、确保钢筋固定牢固、规范混凝土浇筑流程等一系列保障施工质量的解决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重视并精准实施这些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能够有效提升房屋建筑质量、切实保障结构安全稳定。
2025 Vol. 0 (01): 82- [摘要] ( 19 ) HTML (1 KB)  下载 PDF (1285 KB)  ( 0 )
85 基于改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市政道路施工方案
王贵宝, 孔宪勇, 颜世英
为了解决传统水泥混凝土路面在重载交通条件下容易产生断裂、错台、板角破损等病害问题,本文以M市春秋路改扩建工程为例,通过介绍改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拌合生产、摊铺振捣等施工工艺,分析了水泥品种选择、外加剂类型、混合料配合比参数对路面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全过程质量控制的施工技术解决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改性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后,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达48.3 MPa,抗折强度5.8 MPa,路面平整度优良率96.5%,一年内裂缝率仅0.5%;同时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显示,虽然初期投资增加15%,但年均维护成本降低42.5%,30年使用期内总体经济效益提升25%。
2025 Vol. 0 (01): 85- [摘要] ( 20 ) HTML (1 KB)  下载 PDF (1300 KB)  ( 0 )
88 预应力混凝土转体连续梁平转施工技术
王 淼
为了解决在复杂交通环境或跨越既有线路等情况下桥梁建设面临的施工安全风险高、对既有交通干扰大以及施工精度难以保障等问题,本文以长垣至修武高速公路封丘至修武段穿越铁路立交涉铁工程CXSG-1标段预应力混凝土转体连续梁工程为例,通过分析预应力混凝土转体连续梁平转施工中的转动系统平面结构的设计原理、力学特性及相互作用关系,提出了一套涵盖转动系统各部件优化设计、施工过程精确控制以及多工况下结构稳定性保障的综合施工方法。得出转动系统平面结构各部件协同配合是实现高效精确平转施工关键的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该施工技术能有效降低施工对既有交通的影响,通过精准控制转动系统可确保转体过程的平稳性与精确性,显著提高施工安全性与质量,为预应力混凝土转体连续梁施工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与实践范例,对类似桥梁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与推广价值。
2025 Vol. 0 (01): 88- [摘要] ( 13 ) HTML (1 KB)  下载 PDF (1549 KB)  ( 0 )
92 道路桥梁抗裂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刘洪民
为了确保道路桥梁施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道路桥梁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本文以某市郊区区域交通网络工程为例,通过介绍该工程中抗裂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情况,分析了抗裂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涉及的配合比设计、搅拌与运输、浇筑与振捣等各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作为解决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合理运用抗裂混凝土施工技术,能够有效提升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成功抑制混凝土裂缝产生,从而大幅延长工程的使用年限,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2025 Vol. 0 (01): 92- [摘要] ( 12 ) HTML (1 KB)  下载 PDF (4089 KB)  ( 0 )
95 超长节段明挖隧道顶板混凝土早期温度应力分析
李 辉, 刘唐进, 梁振宇, 汪春文, 蒋 礼
为了控制超长节段明挖隧道混凝土早期裂缝,本文以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中轴大道项目中的超长节段明挖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其顶板结构浇筑后早龄期的温度及应力的规律进行了研究,并针对浇筑工艺提出了优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吻合较好;顶板结构内部最高温度出现在腋角处,且中心与外表面的温差远大于与内表面的温差;顶板结构位于腋角同一高度处的侧墙外表面、位于腋角上方的顶板上表面以及腋角变截面处拉应力较大;改变顶板一次性浇筑的长度对温度场及应力场几乎无影响,建议单节隧道顶板一次性浇筑完成;腋角处拉应力随着与顶板一同浇筑的侧墙高度增加而增大,建议该高度不大于1.872 m。
2025 Vol. 0 (01): 95- [摘要] ( 13 ) HTML (1 KB)  下载 PDF (1632 KB)  ( 0 )
98 超高型衡重式混凝土挡土墙施工与变形监测
潘济民
为了应对复杂地形条件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对土体侧向支撑与稳定的需求,本文以某超高型衡重式混凝土挡土墙为例,通过介绍超高型衡重式混凝土挡土墙在施工过程中的基础处理、模板搭建、混凝土浇筑等关键施工工艺,分析了在不同地质条件、外部荷载作用下挡土墙的受力特性与变形规律,提出了包括优化施工参数、改进施工工艺、采用新型加固材料等一系列针对超高型衡重式混凝土挡土墙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稳定性不足、变形过大等问题的解决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合理应用所提出的施工技术与变形监测相结合的综合策略,能够有效提高超高型衡重式混凝土挡土墙的施工质量与稳定性。
2025 Vol. 0 (01): 98- [摘要] ( 16 ) HTML (1 KB)  下载 PDF (1489 KB)  ( 0 )
101 人工砂石骨料破碎工艺与设备选型分析
邓 华
为了满足建筑等行业对高品质人工砂石骨料的需求,提升其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本文以某常见的建筑骨料生产项目为例,通过介绍了砂石骨料破碎生产工艺,分析了人工砂石骨料粗碎、中细碎、制砂设备选型,提出破碎机维护保养、严控原料质量与生产过程、质量检测体系完善的人工砂石骨料破碎生产质量保障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本项目选用的设备单机生产能力较强、质量可靠,可保证人工砂石骨料破碎生产系统可靠运行,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人工砂石骨料破碎生产工作,满足了高峰时期人工砂石骨料破碎生产以及级配调节需要,确保人工砂石骨料破碎生产顺利进行的同时,提升人工砂石骨料破碎设备选用合理性。
2025 Vol. 0 (01): 101- [摘要] ( 15 ) HTML (1 KB)  下载 PDF (1210 KB)  ( 0 )
       职称评审必备要件
110 本期职称评审要件
2025 Vol. 0 (01): 110- [摘要] ( 51 ) HTML (1 KB)  下载 PDF (11141 KB)  ( 22 )
合作企业
版权所有 © 2015 《水泥》杂志社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7690号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6011385号-53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