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粒化高炉矿渣粉细度测试方法及其比较 |
叶家元,张文生 |
|
|
摘要 以不同细度粒化高炉矿渣粉(以下简称矿渣粉)为试验对象,分别采用筛分法、透气法、激光粒度法和气体吸附法测定了其细度,并比较了上述四种方法的特点,分析了其适用性。结果表明,当矿渣粉较细时因团聚而导致负压筛不能得到准确的筛余结果;当采用透气法,以勃氏比表面积仪测定较细矿渣粉的比表面积时,需增大空隙率,并需从小到大设定一系列空隙率,进行一系列试验来确定其比表面积;激光粒度法的测定范围广,对样品适应性强,本试验中所有细度矿渣粉的粒度分布都可以采用该方法获得;氮吸附法由于吸附量有限,且吸附曲线不符合Ⅱ型和Ⅳ型曲线特征,其测得的比表面积仅可作为参考。在这四种方法中,基于激光粒度分布可计算筛余及比表面积,但上述计算值与负压筛、透气法和气体吸附法测定值之间并不能一一对应。基于上述特点,筛分法的负压筛筛余及透气法的勃氏比表面积是矿渣粉细度表征的常用参数,但当矿渣粉较细且采用筛分法及透气法存在局限性时,激光粒度法则是其细度表征的有效手段;氮吸附法适用于诸如超细粉体及多孔材料的大比表面积试样,因此不宜采用该方法测定矿渣粉细度。
|
|
关键词 :
粒化高炉矿渣,
粉体,
细度,
测试方法,
比较
|
出版日期: 2017-08-21
|
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102222) |
[1] |
贾兆义, 李县军, 马金强. P·O42.5水泥需水量偏高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J]. 水泥杂志, 2020, 0(01): 26-. |
[2] |
王雅兰, 王 琦, 卢娟娟. 中尼水泥化学分析标准对比浅析[J]. 水泥杂志, 2019, 0(s1): 62-. |
[3] |
张红巍. 改善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的措施[J]. 水泥杂志, 2019, 0(8): 24-. |
[4] |
肖忠明, 颜碧兰, 王 昕, 郭俊萍, 刘 晨, 朱文尚, 郑 旭, 杜 勇, 魏丽颖. 我国水泥的细度现状及改进[J]. 水泥杂志, 2019, 0(6): 5-. |
[5] |
郝向东. 道路基层用缓凝硅酸盐水泥的试验与生产应用[J]. 水泥杂志, 2019, 0(5): 15-. |
[6] |
袁明伟. 生料磨停磨期间生料回灰对熟料成分的影响及控制[J]. 水泥杂志, 2019, 0(4): 24-. |
[7] |
张 亮. 一种粉体样品搅拌均化装置的设计[J]. 水泥杂志, 2019, 0(2): 32-. |
[8] |
马传杰, 王升平, 周 斌. 生料细度对易烧性和粉磨功耗的影响[J]. 水泥杂志, 2019, 0(07): 41-. |
[9] |
张广元, 韩启成, 商建平, 徐占辉, 金凯军, 刘红玲.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在埃塞NCS水泥厂的实施[J]. 水泥杂志, 2018, 0(s1): 98-. |
[10] |
付卫国, 赵刘辉. 国内外科里奥利粉体计量秤使用情况对比[J]. 水泥杂志, 2018, 0(8): 64-. |
[11] |
魏丽颖, 刘 晨, 吴元刚, 颜碧兰, 郑 旭. 石灰石粉亚甲蓝值及其对水泥流动性能的影响[J]. 水泥杂志, 2018, 0(7): 57-. |
[12] |
陈立明. 粉流掣的粉体动力学研究[J]. 水泥杂志, 2018, 0(10): 47-. |
[13] |
王昕,颜碧兰,刘晨,江丽珍,郑旭,温培艳. 不同细度粒化电炉磷渣粉对水泥性能影响与改良[J]. 水泥杂志, 2017, 0(2): 1-. |
[14] |
张强. 熟料小磨细度偏粗的原因分析及措施[J]. 水泥杂志, 2016, 0(6): 26-. |
[15] |
涂顺祖,彭兴华,刘华东,陆转. 水泥磨系统增设V型选粉机的改造[J]. 水泥杂志, 2016, 0(4): 29-. |
|
|
|
|